《礼记·中庸》中有句古训: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任何事,提前做准备,往往更容易走向成功。
说话前做好准备,便能思路清晰妙语连珠;做事前做好准备,便能有条不紊游刃有余;出行前做好准备,便能规避意外出行顺利。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世上从来不缺优秀的人,优秀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复一日提前下足功夫蜕变而来的。
不怕你不优秀,怕的是你根本不懂得提起准备。
-1-
未雨绸缪,遇事方从容
《菜根谭》中有云:
“忙里要偷闲,须先向闲时讨个把柄;闹中要取静,须先从静处立个主宰。不然,未有不因境而迁,随事而靡者。”忙碌时,不要忘了抽出时间,对事物做一规划;喧嚣中,不要忘了保持冷静,对事物预先有个主张。
不然,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便会自乱阵脚,狼狈不堪。
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懂得未雨绸缪,都可以让自己更加从容。
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至*州,俸禄也随之降低。
看着一家老小,苏轼决定提前做准备,对钱财进行规划,他先规定好一个月的生活费,然后分成三十份,再挂到屋梁上,每天清早,挑下一份,作为当天的开支。
如果当天没有用完,便用来招待客人。如此规划,苏轼手里的钱便可以持续一年多。
苏轼没有坐等山穷水尽,在朋友的帮助下,同时还向衙门申请了一块地种粮食,开启了开源模式。
虽然苏轼没有种过田,但依然迎来了大丰收——粮食近20石。
自此,苏轼才不再担心家人的温饱问题,也开始从容生活,静心思考人生。
在这段时间里,苏轼感悟极深。
心境从“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飞不起”的悲伤无奈,变成了“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
最终成为让后人羡慕的豁达乐观的“东坡居士”。
懂得未雨绸缪的人,会因事情可能出现的坏处而做准备,努力取得好结果。
如此,方能遇事不慌,从容不迫。
如《朱子家训》中所说: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提前做准备,才能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
战国时期齐国田氏王族中的田单便是这样一个人。
当时,燕国攻破齐国,齐国都城里的很多人纷纷逃跑,田单也不例外。
不过只有田单提前为逃亡做了准备,他命人把车轴两端突出的部分全部锯下来,再按上铁箍。
在逃亡的路上,为了让自己更快逃走,很多马车因为抢道引起多次碰撞,导致车轴纷纷断裂,无法继续行走,最终被燕国*队俘虏。
而田单因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族人们逃过了这一劫。
墨家学派“鼻祖”墨翟说:
“心无备虑,不能够应卒。”凡事提前做准备,未雨绸缪,才能在遇到事情时,运筹帷幄,从容应对。
-2-
居安思危,路途方平坦
有一则这样的寓言故事:
狐狸看到狼在地上磨牙,便对狼说:“天气这么好,快来和我们一起玩吧!”
狼没有理会,继续磨牙,渐渐地,牙齿变得又尖又利。
狐狸不理解没有任何危险的狼为什么要这么辛勤地磨牙。
狼说:
“现在是没有危险,但当猎人或老虎追我的时候,还有机会磨牙吗?”是呀,提前做好准备,才不怕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书·说命中》亦曰:“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
一个懂得居安思危的人,必然是目光长远的人,看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并提前做好准备。
这样的人,命运之途往往更为平坦。
唐朝名相房玄龄说: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有远见的人,能够提前看到潜在的风险,常常居安思危,提前规划。
一如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登基之时尚且年幼,鳌拜作为辅*大臣,逐步权霸朝野。
待康熙14岁,宣布亲*后,鳌拜依然一副为我独大的样子,虽然他不能拿康熙如何,但鳌拜过大的权力让康熙坐立不安。
于是,康熙选了一些体格健壮的少年,假装每天都沉迷于武力游戏。
鳌拜看在眼里,也只是把康熙的行为当作是小孩的贪玩。
然而,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等到时机成熟时,康熙命令日日训练的少年们趁鳌拜没有防备之时,擒住了他。
试想,若不是康熙早做准备,又怎么能出其不意,抓住身经百战的鳌拜?
只有把眼光放长远,提前做好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
因为看得长远,所以能发现潜在的危险,并及时做好准备,这是一种能力,可以让我们成为被命运眷顾的幸运儿,和危险擦肩而过。
-3-
最高明的处事方式,是凡事先一步
世事无常,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凡事提前做准备,便是留出回旋的余地,有备而不需,并不是遗憾,再如何,也好过需要时,却什么准备都没做。
这不仅是处事的智慧,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
小事提前准备,是对自己的负责,大事提前准备,是为他人的负责。
只有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秦国名将王翦,极为重视士兵的性命,每次接到*令,都会提前做出充分的准备。
比如勘察对方的粮草、作战地形,还对比两*的兵力情况。
秦始皇十一年,王翦奉命领兵讨伐赵国,王翦做了详尽的准备,还把士兵做了精简:
放俸禄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再从留下的人中考察士兵的能力,最终只留下了20%的精英之兵。
因为做了充足的准备,王翦在这次战役中,连续拿下赵国的九座城池,轰动各国。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做事需要提前准备,与人交往也是如此。
无论何事,若只准备成功,不考虑失败的方面,当失败来临时,则只能悔不当初。
不如早点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把一件事极力做好,这是对自己和对他人负责的态度。
而做好事的基础,便是提前做充足的准备。
唐朝*事家郭子仪,虽然声望浩大,却从没有忘记凡事先一步。
郭子仪的官越来越大,却依然不拘小节,有时候客人拜访,也不让妻妾回避。
但对于当时还是御史中丞的卢杞,郭子仪总是要家人回避。
家人不理解,郭子仪则说:
“此人长相丑陋,心胸狭窄。如果他来的时候你们不避开,看到他的样子,若有人忍不住笑出来或者惊呼,那可就闯大祸了。要是他日后掌权了,我们一族人的性命可就不保了。”果然,在不久后,卢杞成了权力极大的宰相,一上高位,便开始疯狂报复曾经和自己过不去的人。
而郭子仪一族人,是唯一的例外。
最高明的处事方式是凡事先一步。
《周易》云: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凡事提前做准备,不因眼前的繁景而忘记福祸相依,这更是一种担当。
▽
《大学》中有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命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懂得居安思危,提前准备,才有事情真正来临时的从容冷静。
这样的人,有远见,有担当,凡事有准备,遇事能三思。
正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金融大公报:聚焦金融投资理财楼市房市态,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一个人的涵养,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心浮气燥时;一个人的理性,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众声喧哗时;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陈道明2、男人最大的时尚
我喜欢收拾家,这是一种心境,收拾完特干净,会觉得很舒服。我觉得男人最大的时尚就是多在家待一待。其实把所有该回家的人都召回家,这个社会就会安定许多。现在有多少不回家的人,不是因为事业,而是在酒桌上,歌厅里。如果晚上每个家庭的灯都亮了,也是一种时尚。-陈道明3、好男人的基本标准
不一定要浪漫,但一定要负责任。不一定要挣大钱,但一定要养家。不一定要事事听父母,但一定要有孝心。不一定要三从四德,但一定要宠老婆。不一定要飞*腾达,但一定要有时间陪家人。不一定要管孩子,但一定要爱孩子。不一定要大男子主义,但大事发生一定要拿得了主意。-陈道明4、太太很伟大
现在一般人问你看上他什么了,无非说这个人有地位,这个人有钱,这个人有学识,这个人长的帅,就是这四项,看更多内幕
这个世界不是你的世界,不是说你成功了,你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我觉得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陈道明 6、关于朋友
朋友,我就有骂他的责任,他也有骂我的责任。在事业上、感情上、人生上就有着互相的义务,每次见面都应该有收获,彼此对对方的存在感到一种愉快,而不是整天厮混在一起。7、责任是男人的脊梁
责任是男人的脊梁,是男人顶天立地的支柱。说到的事就要做到,揽下来的事就要扛住,做错的事就要承担后果。看一个男人是否成熟,不是看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要看他能担起多大的责任。越是优秀的男人,承担的责任越大,负责任的范围也越广。即使做不了伟大的男人,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陈道明看完陈道明,再回想一下毕福剑赵本山事件(这里就不用再赘述了),捧谁杀谁一目了然!中国需要多一些陈道明,少一些毕福剑赵本山...这就是陈道明受宠中央的背后真相,这就是毕福剑赵本山之流衰落的根本原因
热点阅读全面封杀,果然崩了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也可以打赏一下小编的辛勤码字,谢谢大家。
赞赏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欢迎小伙伴们转发、点赞、发表神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