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南部山区年初三年级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5)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7页,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醅(pēi)纤细(xiān)游弋(yì)锲而不舍(qì)
B.炽热(zhì)愤懑(mèn)慰藉(jiè)强词夺理(qiǎng)
C.拘泥(ní)怂恿(sǒnɡ)毋宁(wú)间不容发(fà)
D.伫立(zhù)惩罚(chéng)倔强(jué)屡见不鲜(x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葱茏恶作剧形销骨立仙露琼浆
B.要诀座右铭好高骛远浮光略影
C.娇健舶来品人情世故相辅相成
D.锤炼乌篷船迫不急待诚惶诚恐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的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B.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C.使用公筷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近期,电信诈骗事件频发,犯罪分子信手拈来的诈骗手段已威胁到人们的财产安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必须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
C.学校要求各班开展一次“劳动创造美”的主题班会,意在营造一种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D.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5.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②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我非常重视先圣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达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
④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
⑤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A.①②③④⑤B.①⑤③②④C.⑤③①②④D.③①②④⑤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始龀”指七八岁的孩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古稀”指七十岁。
C.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二、(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
周亚夫*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
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至霸上及棘门*,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门都尉曰:“将*令曰‘*中闻将*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吾欲入劳*。”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约,*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成礼而去。
既出*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矣!曩者霸上、棘门*,若儿戏
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自劳*劳:慰问,犒劳B.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的横木
C.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固:必,一定D.天子且至且:将要
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子为动不足为外人道也B.已而之细柳*辍耕之垄上
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去后乃至D.请以*礼见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先点明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这样就将守边将领周亚夫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
B.第二段,写汉文帝劳*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之严。
C.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将*,内心颇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D.作者并没有过多地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而是通过多次对比,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梁①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③国,是必有奇智。”及召朱公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④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⑤也,其径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王曰:“径与色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⑥去,赏疑则从与⑦。梁国大悦。
①梁:战国时魏国别称。②陶之朱公:范蠡帮助勾践灭吴雪耻后,乘扁舟,变姓名,后来到曹国的陶地,经商致富,号陶朱公。③侔(móu):周代诸侯国,代指诸侯。④吾子:相当于“您”。⑤相如:相同。⑥从:依从。去:去除。⑦与:赞许,奖赏。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
1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说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3题。(共7分)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1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出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2)自选角度,赏析“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的妙处。(4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4.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9分,每空1分)
⑴,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⑵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⑶,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⑷了却君王天下事,。(辛弃疾《破阵子》)
⑸,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鹤楼》)
⑹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⑻晏殊《浣溪沙》的“,”反映出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伴随着重现,表现了人们在怅惘的同时也会感觉一丝欣慰的微妙情绪。(晏殊《浣溪沙》)
三、(7分)
15.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②“四川*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队这样嘀咕。”
(1)选段均选自名著《》,作者是_____,选段①中“他”指的是_____。(3分)
(2)选段②中写道:“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你认为“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4分)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共11分)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警告,并释放*素抑制对方生长。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
*:驻*,驻扎
B.*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
C.既出*门 既:已经
D.将*约,*中不得驱驰约:大约
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而之细柳*公将鼓之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使人称谢
C.以河内守亚夫为将*不足为外人道也
D.请以*礼见皆以美于徐公
9.下列对选文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到霸上和棘门*营时,放松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B.汉文帝亲自劳*,到了细柳营,能够长驱直入。
C.文中的汉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深明大义、识人善用的贤明君主。
D.选文用大量的笔墨直接描写周亚夫,来表现他的*纪严明。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0~12题。(共8分)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②之妻从门间③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④。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本文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御:车夫。③间:缝隙。④抑损:谦虚退让。
10.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3分)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12.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车夫具有什么品质(3分)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13-14题。(共7分)
临江仙·送王缄①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②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③。此身如传舍④,何处是吾乡!
[注释]①王缄:苏轼亡妻王弗之弟。②凭:请,劳烦。③觞:酒杯。④传舍:驿站。
13.下列对这首词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交代背景,词人虽明言“忘却”,实则难忘,一见妻弟“未免思量”。
B.“凭将清泪洒江阳”一句抒发了词人“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那样的悲伤。
C.“故山”两句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有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
D.“何处是吾乡”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漂泊无定的感慨。
14.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4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9分,每空1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王安石)
(3),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定风波》(苏轼)
(5),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6)《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
(7)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两句诗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三、16.名著导读。(7分)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1)以上文段选自《》。(3分)
(2)在做人方面作者在书中是怎样教育儿子的?请概述其中两点。(4分)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现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11分)
疫苗:阻遏病*感染的终极武器
①每次疫情发生,人们首先总会想到疫苗。作为消灭疫病的终极武器,疫苗有最低的成本,更有先发制敌的优势,无疑成了公众的希望。
②人类第一次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怎样诞生的呢?据专家介绍,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是用于防治天花的“人痘”,而且是我国首创。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至少在人类社会肆虐了年的时间,致死率高达30%。在18世纪末,每年大约有40万欧洲人被天花病*夺走生命。天花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是汉代,古人称之为“痘疮”。晋代的葛洪记载了天花的一次暴发:“比岁有病时行,乃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创,皆载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在与天花的长期斗争中,人们发现了一些规律:感染了天花的人,不一定都会死,一旦活下来,就不会再感染天花。在“以*攻*”的观念引导下,在宋代,人们就把沾有疤浆的患者衣物给健康儿童穿戴,或将天花愈合后的局部痂皮研磨成细粉,让健康儿童吸入鼻孔,后来称之为“人痘”。种过“人痘”,天花感染率显著下降。这也是人类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免疫疗法。
③那么疫苗是靠什么开展工作的呢?专家认为,“狼来了”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当细菌或病*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我们的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时,也许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
④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和病*?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将其注射到人体中,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被激活,并全力投入成斗。我们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疫苗对免疫系统喊了一声“狼来了”,免疫系统开始筹备弹药,下次狼真的来了,免疫系统就可以马上给予充分回击。
⑤是不是所有的病*都可以设计出疫苗呢?理论上来说,所有的外界微生物入侵导致的疾病,无论是病*还是细菌,都可以设计疫苗来抵御,但事实上有些感染很难设计疫苗。比如艾滋病,其病*有极其特殊的逃避免疫系统机制,很难设计疫苗;有些病*变异速度很快,广泛传播,也没有必要专门研发疫苗和大量免疫接种。
(选文有改动)
17.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痘”为我国首创,也是人类第一个对抗传染病的疫苗。
B.“狼来了”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C.疫苗设计针对细菌或病*,模拟其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硬核”。
D.对于能逃避免疫系统的病*和变异速度很快的病*,人类完全不能设计疫苗。
18.第②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说明其作用。(4分)
19.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也许”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二)阅现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共21分)
逃匿的倭瓜
蒋建伟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金灿灿的,橘**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的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里,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高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摘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的花蕾,释放出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儿。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一焯,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倭瓜花儿,其实就是小瓜纽纽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之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几十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上的最上边几片叶子在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边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的两片叶子,已经变*、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呢?那可是我们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片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选自《人民日报》年5月6日有删改)
20.文中标题中的“隐匿”主要表现在哪里?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21.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2段画线句。
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2)结合语境,赏析第3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只一只的绿色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22.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23.本文的写作思路及表现手法独具特色,请结合全文赏析。(6分)
五、24.写作(60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扬起那面执着的风帆,到达他所追寻的“沧海”岸!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心中,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一面小小风帆。那面风帆或许是我们童年的梦想、现在的追求……亦或是我们正在享受的亲情、友谊、关爱……亦或是我们心中铭刻的快乐、勇敢、自信……亦或是我们坚守的努力、奋斗、超越……风帆上还可能写着我们所热爱的文学、艺术、运动……扬起那面风帆,你就会跨越那片“沧海”,到达你理想的彼岸……
请以“扬起的风帆”为题,写一篇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套作抄袭。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模拟题答案
1.DA项,伤痕累累(shānghénlěilěi)B项,恐吓(kǒnghè)C项,纤维(xiānwéi)。
评分意见:本题3分。
2.CA项,眼花缭乱;B项,辩论;D项,相得益彰。
评分意见:本题3分。
3.CA项,处心积虑意思是形容蓄谋已久,含贬义。B项,鹤立鸡群意思是指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与前面“普普通通”相矛盾。D项,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评分意见:本题3分。
4.CA项缺少主语,把“通过”去掉;B项因果关系连词重复,去掉“的原因”D项“看到……鸟鸣”,动宾搭配不当。
评分意见:本题3分。
5.A这段文字围绕“立志”展开。首先提出问题:何谓立志,如何立志,③应排在句首,排除C.D;⑤⑥紧承③中“见仁见智,人言人殊”来说,⑤①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宜提倡;⑥④②从国家和人民角度出发,值得提倡,排除B。
评分意见:本题3分。
6.B《资治通鉴》为编年体
评分意见:本题3分。
7.D“约”是命令的意思
评分意见:本题3分。
8.B A.到/助词,无意义;B.派遣;C.做/向;D.用/认为。
评分意见:本题3分。
9.C A.汉文帝亲自劳*,到了细柳营,是“按辔徐行”,拉着缰绳让马慢慢行走。B.天子到霸上和棘门*营时,是“直驰入”,即“长驱直入”。D.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与细柳*的对比和严明*纪上,通过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0.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2分,每处1分)
11.晏子觉得奇怪,就问他怎么回事,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就推荐他做大夫。(3分)
重点词语要翻译准确“怪”“实”“荐”,语句通顺连贯。
12.通过“其后,夫自抑损”,能够看出车夫具有知错就改的品质(3分)
译文
晏子做齐国的国相,出门(的时候),他车夫的妻子从门缝偷偷地看。(看到)他的丈夫为晏子驾御车马,抱持着大圆车盖,驾着四匹大马,意气风发,十分得意。过了一阵子,(车夫)回来了,他的妻子请求离去。丈夫问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到六尺,在齐国做国相,在诸侯之中很有名。刚才我看到他出门,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眼下你身高八尺,才是人家的车夫,然而你的表现,(已经)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就因为这个才要求离开的。”这以后,车夫就谦虚退让了。晏子觉得奇怪,问他原因,车夫把实情告诉他,晏子推荐他当了大夫。
13.B“凭将清泪洒江阳”抒发了词人思人、思乡、离别、宦游等复杂情感;“莽红尘何处觅知音”抒发的是知音难觅的感叹。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4.在送别之际,词人频频劝酒,以解离愁(1分);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2分);也为下文酒后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4分)
15.(1)随君直到夜郎西;(2)自缘身在最高层;(3)海日生残夜;(4)一蓑烟雨任平生;(5)何当共剪西窗烛;(6)受任于败*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空1分,共9分。
16.(1)傅雷家书(3分)
(2)傅雷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每点2分,共4分。
17.D
评分意见:本题3分。
18.示例一:举例子(1分),举宋代治疗“天花”的例子(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人痘”疫苗诞生的过程(1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分)。(共4分)
示例二:引用(1分),引用晋代葛洪记载的一次天花暴发的语句(1分),真实具体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1分),具有权威性(1分)。(共4分)
示例三:列数字(1分),列举“年”“30%”“40万”等数据(1分),准确具体地说明了天花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烈性传染病(1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共4分)
19.“也许”表猜测(1分),表明人体制造和使用杀敌工具所需要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2分);若去掉,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4分)
20.①倭瓜隐藏于浓密肥大的叶子中,不易被发现;②倭瓜到处结果,满地都是;③倭瓜悄悄生长,四处蔓延。(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①运用拟人(1分),活用“胆小”“现出原形”“慌不择路”“满地乱跑”等词语,赋予了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1分),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1分)共3分。
②浩浩荡荡: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1分)运用叠词“浩浩荡荡”(夸张)(1分),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盛的生长气势,极具张力(1分)。共3分。
22.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2分),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的描写,转到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2分),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1分)。
23.示例:运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写法很独特,作者一反按时间顺序来写植物生长过程的常态,用的是倒叙的方法,从秋天写到夏天,再回到春天的播种,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于倭瓜的喜爱之情。(6分)
从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等角度也可。
24.作文(60分)
一类文:55-60分。
立意:切合题意。
选材:角度新颖,有创新。
书写:书写美观,卷面整洁。
语言:语言表达流畅,有文采。
二类文:49-54分。
立意:符合题意。
选材:选材适当。
书写: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语言:语言表达流畅。
三类文:43-48分。
立意:基本符合题意。
选材:基本符合题目要求。
书写:字迹清晰,卷面较整洁。
语言:语言表达顺畅,叙述完整。
四类文:30分以下。
立意:不符合题意。
几种特殊情况:
1.只写题目:2分。
2.题目加全篇抄现代文阅读:5分。若只抄了一部分,有自己的内容,酌情给分。
3.题目加抄作文导语材料:只给题目分。开头抄导语材料,后面是自己书写内容且完整,总分扣2分。
4.字数在10行以内,总分按一行2分加题目分计算。字数超过10行,叙事相对完整,正常标准阅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