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片安眠药,唤醒了ldquo沉睡r
TUhjnbcbe - 2021/5/19 16:19:00

29岁那年,理查德(Richard)被一块肉呛住,并因医院。

他在抢救中活了下来,但缺氧持续太久,留下了无法痊愈的严重脑损伤。从此,理查德进入了“无动性缄默”(akineticmutism)状态:他恢复了意识,但却无法说话,也很难运动身体对外界作出反应。

在此后的8年中,理查德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但在服下一剂药物之后,奇迹突然降临了:在20分钟后,他能够说话了。理查德不仅和护士交流起轮椅的操作方法,与父亲通了电话,甚至还问起自己是否能点份快餐。同时,他的运动能力也大幅改善,甚至能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行走一小段距离。

不过,这奇迹般的药效转瞬即逝:在服药2小时之后,理查德渐渐回到了平日无法说话和自主运动的状态。

造就这短暂“奇迹”的,是一片安眠药。

长时间处于无动性缄默状态的脑损伤患者理查德

HisseArntsetal

被安眠药唤醒的人

这种安眠药名叫唑吡坦,深受失眠困扰的人可能会对它的商品名“思诺思”比较熟悉。

通常,一片安眠药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人沉沉睡去。但在镇静作用之外,唑吡坦还具有一种似乎违反直觉的特别效果——有时候,它反而会让脑损伤患者“苏醒”过来,让神经功能得到短暂但明显的改善。

在理查德之前,这种神奇的恢复作用也曾在多个个例中出现。例如,根据年发表的一篇病历报告记载,一位名叫路易斯·维约恩(LouisViljoen)的男子在车祸后一直处于植物状态,但在偶然接受了唑吡坦镇静治疗之后,他恢复了意识,并和自己的母亲打了招呼[1]。在各种案例中,唑吡坦对多种神经病变展现出过神奇的改善作用,包括帕金森氏症、脑卒中、创伤性脑损伤等等[2]。

唑吡坦,一种快速起效的短效安眠药

Entheta/Wikipedia

转瞬即逝

这种独特的作用足以让人惊叹,但同时它的“魔力”却又十分有限。这种改善作用只出现在少数患者身上,而且通常转瞬即逝。

具体到理查德的情况,服用一剂10mg唑吡坦(剂量相当于一片安眠药)之后,药效最佳时间只有短短的30-60分钟。不仅如此,连续用药还会让效果在几天之内迅速减弱,每一次用药的“苏醒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如果想要让药效恢复到最佳状态,还需要首先停药2-3周才行。因此,理查德的唑吡坦治疗只能留到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再使用了——比如家人前来探望的时候。

新的线索

虽然一定程度改善了少数患者的生活,但唑吡坦的恢复效果依然很难令人满意,它罕见而短暂的效果很难被称为一种“治疗手段”。

不过,这种现象确实带来了新的线索,或许能帮研究者发现种种神经异常背后的本质,并催生新的治疗方法。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这种安眠药产生的“苏醒作用”具体究竟如何产生,不过相关研究正在进行。在一项最近发表的研究中,人们就分别记录了理查德用药前后脑电图、脑磁图的变化[3]。研究者推测,唑吡坦可能在短期内压抑了某些异常增加的脑功能连接,让正常的神经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或许在将来,更好的药物治疗就可以为理查德留出足够多的时间,让他从容地吃上一顿喜欢的快餐了。

这是之前看到的一个病例报告,还挺有意思的就写了一下。唑吡坦用作镇静催眠时也会产生一些相当奇特的副作用,包括幻觉、各种各样的梦游行为。而对于它产生的种种作用,背后的机制依然有很多不完全明确的地方。有时候我会觉得,精神药品大概就是这世间真正的魔法吧。

题图来源:

参考资料:

[1]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片安眠药,唤醒了ldquo沉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