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脑卒中康复期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急性治疗期有过跌倒的脑卒中患者的比率为14%~64.5%,在康复治疗阶段24%~47%的患者发生过跌倒,在返回社区生活的脑卒中患者中跌倒比率为37.5%~73%,其中有47%的社区脑卒中患者发生超过一次的跌倒。
一、跌倒的风险因素
(一)内在因素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感觉迟钝、反应变差,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相比更容易跌倒。此外,跌倒或害怕跌倒可能会导致一些年长者限制他们的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功能开始螺旋性下降。大约有1/3的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每年会有跌倒,而他们中的一半会反复跌倒。
2,躯体移动障碍脑卒中可导致各种功能障碍损害,如肢体肌力下降、肌肉萎缩、关节运动受限、平衡功能障碍、肌痉挛、肌张力障碍、姿势步态异常等,使患者的移动速度和控制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跌倒。研究显示平衡能力及跌倒风险与跌倒次数明显相关。
3,跌倒史有跌倒史已被证明是将来跌倒的显著风险因素,有研究者指出有过1次或多次跌倒史将会增加多于双倍的跌倒概率。在脑卒中患者中,有跌倒史的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概率高于没有跌倒史的患者。
4,视力障碍脑卒中会使患者产生偏盲而造成视力障碍,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的敏锐性和适应性都会下降。视力损害有增加跌倒的可能性。
5,认知障碍和痴呆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智力下降和痴呆都增加跌倒的风险,患者可能对情况的判断有误差,也可能不会意识到危险的存在。
6,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改变体位时(如起床、下床、行走、由蹲位起立等),动作过快或降压药用量过大,容易发生低血压,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而引起跌倒。
7,精神心理因素害怕跌倒在脑卒中患者中是普遍的心理现象,许多研究显示害怕跌倒与活动限制有关,害怕跌倒会减少活动,从而降低活动能力,而活动能力的低下会进一步增加跌倒的风险。
(二)外在因素
1,药物治疗多种药物的使用常会引起患者头昏眼花、丧失方向感、低血压或其他影响平衡能力的因素。镇静止痛药、安眠药、抗高血压药、心血管药、抗抑郁剂、地西泮、利尿剂和轻泻剂等都与跌倒风险增加有关。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会导致骨量的丢失而易骨折。
2,环境危险因素有1/3的老年人由于家中的环境危险因素而跌倒,而有研究者通过对社区老年妇女的研究指出,56%的跌倒发生在室外(花园、街道、人行道或商店内),剩余的(44%)发生在室内的不同地方。有关的家中危险因素有走道、昏暗的光线、不平松散的地毯、不平和湿的地板,而大部分在家中的跌倒主要发生在家具或阶梯旁或在上下楼梯时。
二、预防
首先,要对脑卒中患者、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进行预防跌倒的知识教育,提高他们对跌倒风险的认识。其次,对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活动技巧、认知能力,调节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最大限度地预防跌倒。对环境的改造也可预防跌倒,对出院患者家庭环境的评定应予考虑;对出院患者进行了家庭环境改造计划,结果发现可有效降低跌倒的风险。除改造家庭环境外,也应对医疗机构、疗养院、社区环境等进行评估和改造,以适应患者的需要,提高安全系数。
——《脑卒中康复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