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幼儿安全防护疱疹性咽峡炎防治小知识
TUhjnbcbe - 2021/5/11 12:56:00

天气逐渐转热,病*也开始肆意流行,疱疹性咽峡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期,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以便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引起。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播。

临床症状1.潜伏期为2~4天

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2.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

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3.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治疗及预后

1.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2.目前对肠道病*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盐水漱口,用10%硝酸银涂于溃疡处或用咽喉灵丹,冰硼散等吹播咽部以减轻咽痛症状。口服维生素C及B等。

3.对于轻、中度发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体温超过38.5℃时,可给予布洛芬等退热药。有高热惊厥及严重肌痛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和止痛剂。

4.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偶有腮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极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合并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如何预防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吃熟食,喝干净水。

2.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3.居室多通风,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

4.孩子被褥及玩具要定期清洗消*。

温馨提示

1.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做好预防工作,如发现幼儿有疑似症状一医院就诊。患病后要及时通知幼儿园老师,患病2周内,一定要和家中其他幼儿有效隔离,不要上幼儿园,也不要带幼儿去人流密集和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2.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幼儿要从发病开始隔离两周,或隔离至症状消失后一周,并让医生开具康复证明后方可返园。

琼台师范学院附属桂林洋幼儿园保健室

END

编辑何宇丹欧颖樊安琪

校正欧颖何宇丹孙霖芋

初审张梦洁

终审魏方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幼儿安全防护疱疹性咽峡炎防治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