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终总结的惯例是按十二月分述,好在世界上关于十二的各种故事足够多,标题不会重复。今年想做点不一样的事——把目光从自己身上移开,选取今年每个月发生的一些社会公共事件,聊聊所思所想吧。
庆
一月的重大事件自不用说,是新冠的突如其来。和平地生活了近三十年,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似乎没有理解“战争”这个词语的机会。紧张的环境气氛、被限制的出行、对自身安危的焦虑似乎从来没有在我们这代人的概念里出现过。然而,年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和平和安全竟是如此来之不易的事。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的生命因为瘟疫而逝去,有时我也会想这甚至比枪林弹雨的红色更加可怕。
当面对骇人的消息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去吸收,可以转过身去,或者不看不听不说,一切与自己无关。这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没有人能够苛责这种做法。但这也是一种幸运,因为你可以选择逃避。但你也要知道,有许多的人是没有选择的,他们所从事的职业、所面对的人让他们必须面对这些危险。不管自愿与否,他们选择站在第一线,就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他们的努力才换来现在总体平安的生活。他们值得被感谢。
奏
当你掌握一手消息时,是否吹哨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发布、管制、反转这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同利益的考量。这些人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必须这么做,没有人有错。人群围观、指点、起哄又散去,乌合之众是否负面意义多过正面我并不能轻易定论,但是我们需要谨记,说出的话就是泼出的水,永无时间倒转的可能,希望大家能对所有事情保留一些辩证的看法,不要妄下结论。贴标签、人肉、社死的行为都是绝对错误的。那我们能做什么,在之后更加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中,我们该怎么办?答案或许很简单——做能让你自己找到舒适与平静的事。如果帮助他人能够提起你黯淡的精神,就去伸出援手。如果独善其身,就不给他人添麻烦。尝试着去做一些附加自我价值的事,或者别做减损自己价值的事,都是能够让自己安然入睡的好方法。如果还是极度焦虑,跟三两好友聊聊天,是最好的镇静剂。范
我有一个朋友是当红流量明星的粉丝,去年年底作为她的生日礼物还为她寄了一些周边。三月的时候与这位明星相关的事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全网,各种消息纷至沓来,我也被迫也在这种情况下了解了粉丝经济和其影响的知识。直到今天,这位明星也一直处于半社死的状态。在一片骂声中,更多的问题被牵扯出来——网络内容审查与治理、道德伦理与文学创作自由、举报和网络暴力、名誉与隐私权开始被广泛讨论,法学、社会学、传播学集于一体的样本案例可是不多见。然而在这个问题尚未有确定性结论的时候,战火又飞速蔓延到了其他各个领域,购物平台、视频网站、演出公司、新闻出版、高校无一幸免。人们压抑的情绪得以在网络爆发,原因有一部分也是疫情所带来的空闲时间与对环境的焦虑感。柳
今年另一个本应值得高兴的事件是法律人的出圈。虽然我复习时没听过这位老师的课,但他的名气在法考圈子中也是响当当的。出圈事件的起因令人气愤——同样是法律行业的从业者,却做着道德败坏的行径,每每想到心里总是有火气。最终因为当事人已经入了美国国籍而做出了驱逐出境的处理,我也说不出是否是正确的,但绝不是能让我认同的。我认真地追过一阵老师在视频平台上的普法小讲堂,每堂课都能引发思考才是法律学习的核心要义。法律本就是社会规则惯例的总结和发展,不存在绝对的对错,甚至可能既对又错,也可能不对不错。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持有自己的观点,而有时各种对立的观点也会招致激烈的辩论,这都是很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事件最后竟然也能社会性死亡,可能今年的公众人物面对的舆论环境确实是最差的,人们将情绪像野兽般不加调整地全部倾倒在网络之中,舆论场变得像个垃圾堆,今年许多人不再发言也是因为这令人浑身难受的氛围。我们都应当理解的一个事实是:情绪只能自我消解,它并不会因为释放而脱离自身。垃圾都分类了,我们竟还在随意倾倒恶意。雁
世界的舆论也是积久的破烂。人类这种生物的信息迭代慢于龟速,只能口耳手脑一一相传,不能像电子设备一般复制粘贴。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的事实是,世界上有文化和知识的人凤毛麟角,大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如此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是乌合之众愚昧的原因,却不是精英觉得可以蔑视众生的基础。这一点放在哪个国家都适用,因为国家只是*治划分,人和社会是没有根本区别的。
通过今年的各种事件我们也能够了解到,在某些特定的*治结构下,*府的职能决定了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方案。拥有大部分权力的*府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强制处理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就能取得极高效率的结果;而放权的*府会强调民众自治,在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时不会承担重任。这没有好坏之分。在我行*法的第一课上老师就告诉过我们,*府就是每个民众从自己的蛋糕中切一块出来拼在一起组成的,*府的权力就取决于你切的蛋糕是多大一块。相信各种优劣对比我们通过今年的各种事件已经有了清晰认识。
我小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所处的国家是闭塞的,因为很多全球主流的社交平台是无法使用的,外面的世界好像很精彩。国外读书学习的经历和回国后的经历转变了我的看法。很多时候这并不是国家的主动选择,更多是被动的状态。甚至我会觉得我的“母亲”有一点孤单,因为她很强大富有,以至于招致其他强大富有之人的嫉恨,因为强大的人总喜欢自己一个人说了算,而不能容忍不同意见。其实这和人又有什么不同呢,只是这样的人我会觉得他们太过狭隘,真正的强大会让人能够接受不同意见,也能和其他人和谐共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
恭
六月,仿佛是从这个月开始的。我们的一切都基本重回正轨,但其他国家还处在长久的疫情斗争中。美国的种族情绪在这个月发生的事件中被极度点燃,爆发了从未有过的冲突。原因的一部分也是因为疫情,空闲的时间、丢掉的工作、破产的家庭、迷茫的未来。人们心中的焦虑通过这一事件被推向最高潮,宅在家中的人们通过游行和示威发泄心中的愤懑,这与我们在网络上大骂四方没有一点区别,而真正期望事件得到解决的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移民。追索人类的基因序列,大部分人都是在地球气候环境的推动下,从各个大陆不断迁徙混合,才最终在某个平原定居下来。我们这个文明的各个人种之间或许差了几千年,但和地球45亿岁的演变相比就是同岁,根本就没有种族这种东西存在。少一点优越感能够更好地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急着证明谁比谁更优秀。才
也许正是因为疫情让大家认识到身边人的可贵,今年结婚生子的朋友尤其的多,这令我高兴。能够找到三观相合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实属不易。每个人对感情都会有自己的期许,而婚姻往往却是另一回事。从法律上讲,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共享财产的制度,是为了解决重体力劳动时代的社会状况中体力较弱的女性如何生存的问题,因此以前女性是男性附属物的理论在当时的社会中合情合理,并由于这种不对等关系自然发展成为压迫,这在现代社会中重体力劳动的地域中仍然普遍存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体力解放完全扭转了这一社会形态。由于社会发展变为主要依靠智力成果,男性与女性之间不再有质的差别,男女平等变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发现旧制度所造成的固有思想和习惯并不能“啪”的一下转变,惯性还会让这一思想滑行一段时间,不过我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施加外力,让它早点停下来。巧
虽然我们比其他地方更早取得了疫情防控的大阶段胜利,但抱着“我好不了也看不了你好”的卑劣心态,在这段时间我们也受到了各种不同的攻击。这之中也有他们想要转移国内矛盾的心态作祟。这段时间引发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