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启东市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专题(三)
启东市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评述
李高华
受美协理事会的委托,为《启东市第九届美术作品展》部分参展作品,作简要评述。今年展出的作品有国画、油画、版画、色粉画、漫画等,反映了启东市美术创作的基本面貌与水准。“江海画院”中老年朋友的作品居多,闲有所乐;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作品居多,课余所作;各单位各岗位的作品居多,题材风格呈多样化。艺术为*治服务,转向艺术为经济服务,最终艺术为心灵服务,这是方向,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有时它交错、综合、互为发生,并在某一时段,某一个人,某一幅作品中,得到印证。艺术评价体系不同,观点、立场、偏爱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都属于正常。今天,我从一个观者的角度,根据艺术史提供的基本常识,交流一下观感,与大家分享:
荣誉奖章伟雄《疏雨荷塘》国画
章伟雄老师的花鸟画《疏雨荷塘》,造型生动,姿态婀娜,设色丰富。笔、墨、色在宣纸上掌控自如。荷叶大写意,荷花与翠鸟小写意。粗中有细,雅俗兼顾。章老师曾长期担纲章震贺卡总设计,画面中透露出一种喜庆之感,工艺之美。这与传统文人画提倡的高、古、拙、朴的审美趣味有所不同。这是一个难题,关乎到不同审美标准的取与舍。通俗得观众,古朴有知音。要是你,会怎么选?
金奖张刚刚《傲雪》国画
张刚刚的山水画《傲雪》,优势在画面的整体布局与黑、白、灰的把控能力。用前景之低矮细小,衬托主景之高大粗壮。重点集中在画面中心,也是视觉中心。出枝粗旷厚实,得气势又不失细节。背景设淡墨,预留出积雪。寒冷之气,跃然纸上。中国山水画的厚度靠积墨,靠层层渲染。这是物质层面或技法层面。心理层面上的苍茫厚实,是指意境。通过笔墨传递灵动之气与丰富的文化信息,才是中国画的内核。因此画的高度与难度,常常不是困于技法,也不是因为不勤奋。而是止于学问与修养,止于心胸与眼界。
金奖姚磊《戴花女孩》粉画
姚磊的《戴花女孩》,展现了彩色铅笔的深入描写与娴熟技巧。语言的深刻,不在长短;画面的深刻,不在大小。以最小的面幅,获得最大的触动。这对巨幅、大幅,所谓史诗般的空洞,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具体精准的描写,对浮躁的现实像是一支镇静剂。透明单纯的眼神,对流俗的审美如同一支清洗剂。题材只是一种托词,一种介质,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赋予的东西。简单说就是:“画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画。”一个姑娘,一只猫或一组静物,皆通人性。皆可以赋之以灵性。彩色铅笔画,油画,摄影,有点跨界,没有关系,美有趋同性。如果撞车,就要警惕。不要放弃每一种工具自身带来的精细又恣意的特性。该收的收,该放的放。固有色方法,是牛顿以前的观察方法,建立在深浅之上,建立在观念之上。印象派的观察方法,建立在冷暖之上,建立在观察之上。建立在相对的关系之中并由此产生千万种变化。很多学画者一辈子不得要领,不入色彩之门,要点在此。
银奖林昱《归栖》版画
林昱的版画《归栖》,是一幅多义的作品。多义具有现代性特征。特别是背景采用了抽象的色块,把时空切碎,拉开。归栖何时?何地?何处?这是多义。一片银杏树叶,挡住了眼睛。不忍看,不想看,抑或不愿被你看?这也是多义。不要把话说透,说死。艺术不是论文,不是战书。艺术要为读者创造一个解读的空间,要让读者产生解读的欲望。答案在每一人心中,在路上,在演变的过程中。中心思想,主题思想,是传统模式。它们是现代艺术的大敌。一幅作品告诉别人一个道理,那是说教。它会限制作者,也限制读者的创造力。
银奖林媛媛《风景》油画
林媛媛的《风景》,是一幅油画写生。这是一套传统学院派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上朔到前苏联,上朔到法国巴比松画派至后期印象派的技法缘源。至今仍然作为我国美术教学的主导画风。画面准确地表达了现实的形体与色彩关系,展示了油画的观察与表达方式。*土、窑洞、古树、村庄的农业社会的自然生态,在作者笔下得到真切的再现。画看到的,还是画想到的。画感觉,还是画思考与想象。这些问题一直有争议。从林媛媛的画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画画的“料”,有绘画的悟性。只要将艺术容入自己的生活,画笔不停,思考不断,比什么都有意思。
银奖张业华《永远的丰碑》国画
张业华的《永远的丰碑》,很像!国画中,人物难画;人物中,肖像画更难。没有一定的造型能力与写实功底,一般人不会去碰它,业内称之谓“吃力不讨好”。数年来,张业华知难而上,热衷于此,可见他对自己的技法,有足够的自信;可见他对所画的题材,也是真心的偏爱。这幅肖像画,造型精准,笔墨简练。焦墨枯笔,淡墨设色。枯与焦,传达出操劳与憔悴;松与淡,表现出松驰与年迈。下垂的眼睑,深藏着克制与坚定。任劳任怨的神色中,历经沧桑与磨难,飘过一丝悔意、哀伤与无奈。艺术与*治,保持一定的距离,是艺术史提供的经验。可以看出,作者在起稿时的细致与认真,勾勒时的严谨与小心,墨色用得轻淡而洁净,整个过程执着又虔诚。
银奖梁筠娟《竹》国画
梁筠娟的《竹》,是一幅完整、考究的墨竹图。特别是风中的竹叶,姿态生动而具体,墨色丰富有层次。疏密有致,聚散得当。看得出,作者在画竹上下过功夫。俗话说,画花容易画竹难。难在笔笔暴光,露筋露骨,无处躲藏。千笔万笔乃一笔,有条不紊,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方能落笔成幅。文同竹,板桥竹,坤峰竹,已成范本。集百家之竹,自创一派。风竹,雨竹,雾竹,雪竹,已经定势。合百态之竹,自创一路。期待梁氏之竹。书法落款,临习碑帖功夫不显。略加一点古意,可为墨竹加分。
银奖章庆雄《解放区的秧歌队员》粉画
章庆雄老师的《解放区的秧歌队员》是一张色粉画,类似彩色粉笔的一种工具。色粉画曾经风靡上海滩,它有一种小资情调。色粉色粉,色与粉。尤其能表现女人妩媚之色,肌肤之粉。色粉画是一个具有独特表现力的画种。法国画家德加常用此法,国内高手有杭鸣时。色粉笔颜色各自独立不相容,但经过穿插、重叠、交错、覆盖,又能互为一体。粗能奔腾,细如私语。不占地方,取材简便,随手随时随意可画,是自娱自乐的极佳模式解放区的秧歌队员,据说年轻时非常能干,也非常美丽。章老师釆用特写形式,敢于挑战难度,可见是下了功夫,动了感情的。
铜奖陈永高《腾飞》版画
陈永高的《腾飞》,让人眼睛一亮。一个习惯以传统题材为主的作者,突然出现了现代性,装饰性,并与黑底版画的形式,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屋顶得分量,高层得气势,青山得深远。飞鸟用来点题,无意中把主题拔高了一下。题目有点宣传口气,但和陈老师的网名“传递正能量”也很匹配。
铜奖邢琦《窗》水彩画
邢琦的水彩画《窗》,构思精巧,画法细致。红墙漏窗,桂花飘香。作者采用固有色表现方法,重点放在树叶的刻画,正向背向,起伏俯仰。一圈灰色青砖,砌筑的痕迹,深入细微,表达充分。圆窗成视觉中心,窗外阳光酣畅,春去秋来。窗内呢?窗内的故事已经远去,即使知晓,也与我们隔着一垛宫墙。
铜奖顾勇《甦》国画
顾勇的《甦》在追求一种高难度:落笔即有形、有墨、有色。笔,顺着结构走,笔笔外露,毫不遮掩含糊。展示纯粹的笔墨与宣纸特有的渗化效果。这个很冒险,需要下苦功,花本钱。得有“废纸三千”的准备。如果我说,这是距中国画本质最接近的一幅画,你会怀疑我的鉴赏力吗?
铜奖卢元先《春山松风》国画
卢元先的《春山松风》章法完整,山石、松树、云雾表达充分,刻画深入。笔法与墨法熟练,布局与渲染有序。如果增加一点情绪,甚至允许有点冲动,画面就会活泛一些。“我画山水,还是山水画我”所谓艺术与技术的分界。
铜奖陈燕新《*山松云》国画
陈燕新的《*山松云》湿润有气韵。能把笔、墨、皴、染混合得恰到好处。解决了初学山水画易将勾勒、皴染分离的问题。一幅好画,应当:苍茫湿润不失筋骨,雄强遒劲不失温情。
铜奖胡逸《虔诚》油画
胡逸的油画《虔诚》,很大的特点,就是虚实的跨度大,反差大。油画长于表现,一般来说都是“如实交代”。即使虚,也有度。此画实处饱满,虚处空灵。整个画面有通透之感。虔诚在心,心空,自旷也。
铜奖袁圣美《一隅为谁留》国画
袁圣美的《一隅为谁留》,立意很好。画法在传统的基础上植入自己的特点。这个很难得。通过墨与色的反差,营造视觉冲击力,既有传统性,又带现代性。出笔不俗,不轻,不媚。这个也很难得。
铜奖夏正月《硕果》国画
夏正月的《硕果》,得画葡萄技法的真传。颗颗保光,粒粒饱满。不要小看箩筐这几笔,大写意的笔力与胆气所在。大众喜爱葡萄,有对丰收的庆贺,也有对多子多福的向往。同事说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理当画得好,这是调侃。她确实是画画的料。
铜奖张婷《禅荷》国画
张婷的《禅荷》,三联。笔墨的功夫与力度略显柔弱,但也正巧符合“禅”的主旨:空,虚,无。这个印象,观众都能感受得到。有意境的表达,要比如实的描摹来得高级。
铜奖蒋士良《山水》国画
蒋士良的《山水》,技法很成熟:勾勒多变,墨点灵动,渲染得当,渗化自然不刻板。整体感好,就会产生某种气韵。气韵生动,乃六法之首。
荣誉展出作品选
朱建辉《塞罕坝档案》版画
宋燕辉《逍遥图》国画
章水雄《尘封的记忆》版画
顾春花《冷月无声》版画
王思森《子非鱼》版画
李高华《镜界》漫画
朱海燕《故乡》版画
陆建国《清趣》国画
沙金华《家乡雪景》水彩画》
*永旺《启东是我家》漫画
启东市第九届美术作品展览
指导单位
中共启东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
启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启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承办单位
启东市美术家协会
启东版画院
协办单位
启东市图书馆
开幕时间
.12.6/14:30
展览地点
启东市图书馆
启东美术/启东市美术家协会主办
主编/朱建辉
副主编/宋燕辉章水雄
本期执行编辑/朱建辉
要想了解更多艺术信息和艺术作品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