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
TUhjnbcbe - 2021/4/11 16:41:00
北京市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失眠一直是困扰许多人的一个问题,是最常见的睡眠问题之一。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其中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当然,引起失眠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疾病、生活方式、心里因素等等。所以,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镇静药物的分类:

分类

代表药

苯二氮卓类

短效:三唑仑、奥沙西泮

中效: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

长效:地西泮、氟西泮

非苯二氮卓类

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扎来普隆

褪黑素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雷美替胺、阿戈美拉

抗抑郁药

多塞平、曲唑酮、米氮平、阿米替林

镇静药物的选择:

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障碍:可选用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阿普唑仑、劳拉西泮;

易醒、早醒、多梦:可选用推荐选择中、长效药物,如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氯硝西泮、地西泮;

伴有焦虑:可选用阿普唑仑、地西泮;

伴有抑郁:可选用曲唑酮,米氮平,多塞平。

镇静催眠药的使用:

1、给药方式:

镇静催眠药每晚睡前服用1次,成为连续服用。若非每晚服用,比如每周选择数晚服药而不是连续每晚用药,称之为间歇治疗。间歇治疗的具体频次商务定论,推荐间歇给药的频率为每周3-5次。具体应由患者的睡眠需求“按需”服用。

药师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2、疗程:

少数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具备长期应用的临床证据,但考虑到潜在的成瘾问题,仍建议尽可能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4周。

药师建议:疗程在4周内,可连续给药;疗程大于4周,可间歇给药。

3.药物的变更:

换药指征包括: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产生耐受性;不良反应严重;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使用超过6个月;

4.终止治疗:

当患者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长期接受药物连续治疗的患者应避免突然终止药物只来哦,后者可能带来潜在的失眠反弹和严重的精神症状。

药师建议:在治疗需要终止时,可逐渐减量后停药:逐步减少夜间用药量和变更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

5.使用镇静催眠药的注意事项:

镇静催眠药可产生镇静作用,导致对外界的反应能力、注意力下降,可能发生危险状况;与合用增加对呼吸以及心跳的抑制作用,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

药师建议:在使用镇静催眠药期间尽量不驾驶、操作机械或从事其他精神警觉的活动;同时应避免饮酒。

6.改善不良的睡眠习惯:

①睡前4-6小时避免接触咖啡、浓茶活吸烟等兴奋性物质;

②睡前不要饮酒,特别是不能利用酒精帮助入睡;

③每日规律安排适度的体育锻炼,睡前3-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

④睡前不宜暴饮暴食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⑤睡前1小时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刊和影视节目;

⑥卧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适宜的光线及温度;

⑦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特殊人群镇静催眠药的选择:

1.老年:老年失眠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若其无法依从非药物治疗时,可考虑药物治疗。其中,唑吡坦类、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可改善老年失眠患者的入睡困难。应用过程中应从最低有效剂量开始,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妊娠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使用镇静催眠药的安全性缺乏资料。哺乳期妇女应用镇静催眠药急抗抑郁剂需谨慎,避免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故应尽量避免使用。

3.围绝经期和绝经期患者:对于此类人群应首先鉴别和处理同时存在的影响睡眠的常见疾病(抑郁、焦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依据症状给予相应的诊断和处理。失眠症状的处理与普通人相同。

4.伴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有17%-50%存在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和睡眠中频繁觉醒。唑吡坦和佑佐匹克隆治疗COPD患者的失眠更为安全;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能改善COPD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不增加呼吸紊乱事件,耐受良好。苯二氮?类药物慎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

5.精神障碍:精神障碍患者中常存在失眠症状,此类失眠患者在治疗失眠的同时还应由精神科医师按专科治疗和控制原发病。

6.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建议药物治疗,多以行为矫正为主。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镇静催眠药的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