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更新了,一个是忙,一个把更多的时间给我自己,每天晚上一小时活动,一小时看书,一小时练习书法。时间过得很快,每天弄一弄就到12点了,还特别缺睡,几乎没太多时间来更新写文字。
但是很多朋友缺睡却没法睡,最近遇到好几个朋友问我,失眠有没有什么好的调理方法,我不想吃中药怎么办?那勉为其难,二羊稍微总结一些常用中成药给需要的朋友吧。
说一万句,中医还是辩证治疗,要吃成药做不到个性化处方,那至少也得搞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失眠。
失眠,不愿意吃西药,又不想煮中药,那么二羊归纳一下中成药的解决方案总结:
无论失眠对其他的病症中医来说,都是需要辩证治疗,分不同的情况来选择用药。
根据自己的症状,总结后归纳用药:
第一、火热证
1、心火亢盛证:
证见心神烦乱、失眠多梦、心悸、舌尖红、小便*等。治宜补血养心,清心泻火;可选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
朱砂安神丸: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用于胸中烦热,心悸不宁,失眠多梦。朱砂安神丸属于重镇安神类中成药,主要用于心火亢盛证,阴血不足所致的失眠。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方中寒凉滋阴的药物较多,脾胃虚弱,阳虚内寒者不宜。
2、肝郁化火证:证见胸胁、少腹胀闷,急躁易怒,头晕胀疼,面红目赤,口苦口干,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甚则闭经等。治宜疏肝泄热、安神定志;
可选的中成药有加味逍遥丸、龙胆泻肝丸、泻肝安神丸、疏肝解郁胶囊、解郁安神颗粒等。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注意:龙胆泻肝丸适用于肝郁化火(肝胆实火)所致失眠,由于方中苦寒的药物较多,脾胃虚寒、大便溏泻者慎用,中病即止。
3、痰热内扰证:证见咳嗽气喘、咯痰*稠、发热口渴、烦躁不宁、失眠多梦、舌红苔*腻等。治宜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可选的中成药有牛*清心丸、牛*清宫丸、牛*镇惊丸等。
牛*清心丸,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
这类主要用于中风后的一类病人比较多,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目眩晕,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
第二、体虚失眠
1、心脾两虚证:证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口唇面色淡白、苔白、食少便溏等。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选的中成药有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参芪五味子片、九味镇心颗粒等。
归脾丸:归脾丸在补气方面比人参归脾丸稍弱,侧重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归脾丸适用于心脾气血两虚证所致的失眠。注意方中滋补药居多,感冒发热、阴虚内热者不宜服用。
2、心肾不交证:证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等症;治宜滋阴清热,交通心肾;可选的中成药有天王补心丸、知柏地*丸等。
天王补心丸: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天王补心丸以补心治本为主,心肾两顾,滋阴养血,适用于心肾阴血亏虚所致失眠。
3、心胆气虚证:
证见胆怯易惊、怕黑、睡眠中易醒、善叹息、胸胁不适等。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可选的中成药如宁神安志丸、安神温胆丸等。
安神温胆丸: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用于心胆虚怯,触事易惊,心悸不安,虚烦不寐。此方由“温胆汤”衍变而来,在温胆的基础上加了安神、和胃的药物。
也可用温胆汤的方子泡脚。
4、气血亏虚证:
证见精神恍惚、心悸易惊、多梦盗汗、健忘、乏力等。治宜益气养血、宁心安神;可选的中成药有柏子养心丸等。
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柏子养心丸主要适用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失眠。注意其药性偏热,心火亢盛、阴虚火旺者不宜。
5、脾肾亏虚证:
证见睡眠质量差、健忘、心慌气短、头晕耳鸣、食欲不振、四肢冰凉、五更泻等。治宜益气补肾,养心安神;可选的中成药如甜梦胶囊等。
甜梦胶囊:益气补肾,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用于头晕耳鸣,视减听衰,失眠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心慌气短,中风后遗症。甜梦胶囊适用于脾肾亏虚者特别是老年失眠者。
方中温性补药居多,心火亢盛、阴虚火旺者不宜;因含有马钱子,不宜长期过量服用,中病即止。
另外,还有一种叫安神补脑颗粒对于阳虚型失眠效果也不错。
第三、久病血淤
淤血阻络证:证见多梦、嘴唇、舌质紫暗,胸闷心痛等。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可选的中成药如血府逐瘀胶囊等。
血府逐瘀胶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急躁易怒。
失眠,失眠不是选择安神药,或者是清火药就能完全解决的。你要根据自己的不同类型。
当然,如果可以吃中药的话我想会更加对症,后许多治疗失眠的名方:酸枣仁汤、*连阿胶鸡子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当然也是要根据个人情况辩证用方。
我是中医二羊,好久不见了,跟朋友们打个招呼,顺便发发中医福利。
如果对你有用,欢迎分享
中医二羊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主导针药并治的大中医观,一个推崇经典古中医的80后中医。
一个铁杆中医脑残粉。有一味赤色栀子心,胸怀山中药,愿为熊胆使君子,继四圣岐*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我们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看到过怪异的药引子,即“蟋蟀一对”“要原配”,“经霜三年的甘蔗”,虽然这些药引子不排除医生有故弄玄虚之嫌,但是药引子的确在中药的应用中十分广泛。
因为清名医尤在泾在《医学读书记》中所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可见药引子,即是引经药,以引诸药直达病所,增强临床用药的针对性;兼做方剂主药的向导作用。
但是人们在日常服用中成药时总是用白开水送服,其实许多中成药用药引送服更为合适。因为取材方便但疗效确切的药引有引药归经、协同增强疗效之功用,及兼有调和、顾护、制约、矫味等功效。故提倡与选择药引子送服中成药,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及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所以,我们药师在临床中指导患者服用中成药时,千万莫“冷落”了药引,按照病症及用药,选择不同的药引,的确能提高药物的疗效及减少与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了便于记忆服用中成药时如何选择药引,我们用药引的颜色来搭配合适的中成药!
一、*色药引:即药引颜色呈*色或偏*。
1、姜汤
姜味辛性温,具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呕吐、解鱼蟹*之功,取生姜3-6克兑水适量煎取毫升,送服以下风寒感冒、胃虚寒呕吐及脘腹冷痛等病症的中成药,能取得祛风散寒、化痰止咳、暖胃止吐的疗效。
临床举例:通宣理肺片、参苏理肺丸、冲和丹、感冒水、都梁丸、鸡苏丸、藿香正气丸,九味羌活丸,温胃舒,健脾丸,暖胃舒等。
2、米汤
是指*色的小米汤,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润燥、护胃、开脾、消食及减少苦寒药对胃肠损伤的功效。取本品毫升送服补气、健脾、苦寒、利尿及滋补类中成药,以增强益气、和中、开胃及护胃功能。
临床举例:保和丸、大山楂九、槟榔四消丸、开胸顺气丸、左金丸、牛*清心丸、牛*清胃丸、牛*解*丸、香连丸、人参养荣丸等。
3、蜂蜜
蜂蜜性甘味平,具有补中、润燥、缓急、止痛、解*、润肺止咳、润肠通便及矫正药物异味,减缓药物的剧烈药性的功效。取本品15-30克兑入温开水毫升,送服以下中成药,可以协同药物的润肺、润肠、补益的功效。
临床举例:木瓜丸、元胡止痛散、百合固金片、人参蛤蚧散、蛤蚧定喘丸、固本咳喘片、麻子仁丸、五仁丸等。
4、*酒
*酒具有舒筋骨、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取*酒30-50毫升,兑入适量温开水,送服以下治疗腰腿疼痛,瘀血肿痛,跌打损伤,闭经等疾病的中成药,能取得活血止痛、理气舒筋的功效。
临床举例:腰痛宁胶囊,腰痹痛胶囊,跌打丸,伤科跌打丸,三七片,七厘散、九分散,云南白药胶囊,大小活络丹,伸筋健腰丸,活血止痛胶囊等。
5、茶汤
茶味苦涩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提神醒脑、清心除烦、固肠止泻之功。取浓淡适宜的本品毫升,送服风热型感冒、清泻实火型、腹泻类中成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
临床举例:桑菊感冒片、芎菊上清丸、感冒清热散、解热感冒片、维C银翘片、辛芩颗粒,*清心丸、*连上清丸、牛*上清丸、健脾固肠丸等。
二、红色药引:即药引颜色呈现红色或偏红色。
1、大枣汤
大枣甘温而具有补中益气、开胃健脾、养血安神、定志镇惊的功效。取5-10克大枣煎取毫升,送服以下健脾开胃、益血养心镇静类中成药,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临床举例:归脾丸、香砂养胃丸、人参健脾丸、当归丸、当归养血膏、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乌灵胶囊、七叶安神片等。
2、红糖水
红糖味甘性温,取毫升红糖水送服以下生血补血类中成药,具有协同生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
临床举例:阿胶颗粒、益气养血颗粒、健脾生血颗粒、温经活血片、益母草膏、八珍丸、当归补血片、桂枝茯苓丸、丹栀逍遥丸、血府逐瘀丸、十香丸、十香定痛丸等
三、白色药引:药引外表颜色呈现白色或偏白色。
1、盐水
咸味入肾,故盐水能引导补肾药集中作用于肾脏。取淡盐水半杯约毫升,送服以下具有滋补肾阴的药物,能很好地起到引药归经及增强补益肾阴的疗效。
临床举例:大补阴丸、左归丸、五子衍宗丸、金樱子膏、肾炎片、金鸡虎丸、六味地*丸、归芍地*丸、麦味地*丸、知柏地*丸、杞菊地*丸、金锁固金片、七宝美髯丹、龟鹿二仙胶。
2、葱白汤
葱白味辛性温,具有散风寒、发汗、解表的功效。取葱白2-3茎、煎汁送服以下中成药有明显增强发散风寒、通阳解表的功效。
临床举例:风寒感冒颗粒、桂枝合剂、荆防败*丸、九味羌活丸、荆防冲剂(合剂)、正柴胡饮颗粒、感冒水、感冒软胶囊、表实感冒颗粒,麻*止嗽丸、解热感冒片、防风通圣丸等。
3、藕汁
味涩质粘而性收敛,具有清热冷血止血的作用,一般每次取用半杯,约毫升即可,送服以下中成药有增强清热止血化瘀的功效。
临床举例:十灰丸、云南白药、安坤赞育丸、断血流片、茜根散、止血灵胶囊、止血宁片、花蕊石止血散、三七血伤宁、止血胶、三七定痛片、脏连丸等,疗效甚佳。
后记
可见,在服用中成药时所选择的药引子,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生活用品,而这些近在我们身旁的药引,在搭配送服中成药时,为什么能够取得增强及协同提升的疗效呢?
因为我们在应用中成药时,由于这些经典中成药千百年来的配方与修治都是固定不变,不象中药处方可以因人、因地、因时而参合变化及加减,故用古方治新病,虽然古方的配伍与功效经过临床的实践而疗效确切,但是由于我国东西南北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差距与迥异,古方对于今病的治疗,总是难免有此一时而非彼一时的差强人意与遗憾!所以灵活选用这些唾手可得的药引子以配合中成药治疗某些疾病,不但可以有效矫正某些中成药的偏激之性,还能协助中成药的定位与归经,以对机体产生选择与特殊的亲和作用,以发挥更快与更好的疗效!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图片来源:品牌方提供
亲,中国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