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anAlanPaul
译者
Issac
校对
朱溥仪
《盗梦空间》的上映标志着上个十年的电影进入了一个围绕模拟和「元现实」主题的过剩时代。
关于我们的生活还有我们所居住的世界都是虚假的、被构建的、甚至仅仅是一个表面的暗示,让美国的制片人脑洞大开,看上去像是一个电影制作的新体裁。
从沃卓斯基兄弟的内容充实有趣的电影《黑客帝国》()到大卫·柯南伯格让人难以捉摸的《感官游戏》(),再到查理·考夫曼受鲍德里亚启发而拍摄的《纽约提喻法》(),电影制作人们沉迷于暗指我们习以为常的真实不变的世界其实是能够被角色的行为、欲望和幻想建构、改变、转化重建的这一命题。
《黑客帝国》
虽然我们经验的主观性质已经成为美国电影界愈加严重的问题,但长期以来它又一直是西方哲学、后现代文学和先锋文化实践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