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湿疹反复瘙痒难耐,为什么怎么办
TUhjnbcbe - 2021/2/27 22:12:00
北京主治皮肤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湿疹是一种皮疹多形、渗出明显、瘙痒剧烈的变态反应皮肤病。病因复杂,常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发病。湿疹英文eczema源于希腊文,有“水沸腾”之意。

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

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疹病因

湿疹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内部因素:

慢性感染病灶;

代谢、内分泌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

精神因素、神经因素及遗传因素等;

外部因素:

食物方面,如鱼、虾、牛羊肉等过敏;

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微生物等过敏;

生活环境,如日光、潮湿、闷热、干燥、动物皮毛等引起;

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过敏;

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可将湿疹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湿疹。

急性湿疹:

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等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

皮损常常对称分布,呈多形性表现,如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可发展成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亚急性湿疹:

红肿渗出减轻,皮损色泽变暗,呈暗红色;

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少量鳞屑及轻度浸润;

少数患者可伴有剧烈瘙痒

再次刺激,可导致急性发作;

慢性湿疹:

患处皮肤浸润性红斑上有丘疹、抓痕、鳞屑;

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

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患者也有明显的瘙痒,呈阵发性。

诊断治疗

诊断依据:

皮损对称性分布、多形性表现、急性期渗出倾向、慢性期苔藓样变并伴有剧烈瘙痒。

治疗原则:

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

如发病期避免辛辣食物及酒类,有鱼虾过敏者,忌食鱼虾。避免过度洗烫。积极治疗体内慢性病灶及其他全身性疾患。

积极对症处理:

系统用药:抗组胺药、镇静安定剂。

局部用药:遵循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

急性期:

轻度红肿、丘疹、水疱而无渗液时可用炉甘石洗剂;

明显渗液可用冷湿敷;

急性期皮肤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时外用油调剂;

有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

亚急性期:

可选用糊剂或乳剂。

慢性期:

苔藓化明显者,可选用软膏、硬膏和涂膜剂,也可配合局部封包法。

顽固性局限性皮损:

可选择糖皮质激素作皮损内注射。

饮食调护

儿童湿疹发病时,不宜作预防接种;

禁止搔抓烫洗;

不宜游泳,洗澡不宜太勤;

忌食辛辣鱼腥等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衣物宜着透气性好的织物;

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内容来自人卫慕课

安徽医科大学

《皮肤性病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湿疹反复瘙痒难耐,为什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