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疾病,多起病于15岁-25岁青年人[2],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迁延,常可发展为精神活动衰退等特征。
早期表现: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性格改变
一向温和沉静的人,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的人都跟他过不去,见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3、情绪反常
无故发笑,对亲人和朋友变得淡漠,疏远不理,即不关心别人,也不理会别人对他的关心,或无缘无故的紧张、焦虑、害怕。
联想障碍精神分裂特征初期表现,思维松弛(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思维中断、思维涌现(强制性思维)或思维内容贫乏及病理性象征性思维。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迟钝、情感不协调(不恰当)及情感倒错或自笑(痴笑)。
意志活动减退少动、孤僻、被动、退缩;社会适应能力差与社会功能下降;行为离奇,内向性;意向倒错等。
其他常见症状妄想是精神分裂特征的明显表现,特点多为不系统、泛化、荒谬离奇;原发性妄想(妄想知觉);幻觉,以言语性幻听多见,评论性、命令性幻听,其他精神自动症等一级症状及紧张症等。
临床表现编辑
1.思维障碍表现为语言的散漫、混乱或哕嗦。讲话主题会出现突然的无法理解的变化;有时发生一阵由于边缘联想或只有患者自己才理解的“象征性”所引起的紊乱,以致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地按照逻辑进行思考。
2.感知障碍幻听是最常见的一种幻觉,但也可见幻视、幻触(包括性感觉)、幻味或幻嗅。幻听可见于各种疾病,不一定是精神分裂症;但是某些幻听,特别是对病人的行动像实况广播那样地进行讲述的幻听声音,或者是议论病人的语声,往往具有特殊诊断价值。
3.妄想常见被害妄想,还有那些涉及疑病、宗教、嫉妒及性别身份的妄想。
4.紧张症表现在运动方面的紊乱表现可从兴奋躁动直到明显的迟钝,以至木僵或缄默。有时可见“作态”,患者采取某种奇异姿势(像钉在十字架上一般,或者头部远离枕头数寸之高),而且能维持较长时间。有时可以见到极严重的违拗或自动服从症。矫柔做作的步态、扮*脸、或者过分夸张的正常动作等所谓“表相”的表现也相当常见。
5.暴力行为虽然较轻的冲动行为很常见于急性精神分裂症发作之时,但是由于命令性幻听所引起的危险动作或袭击“迫害者”的行为,还比较少见。有时,会发生一些古怪的暴行,例如自伤(常伤及性器官)或谋害性攻击。
···················································································
病案分享:
张某某,女,20岁,农民,于年7月就诊。在外出打工时,因与人发生口角而出现烦躁不安,昼夜不寐,语无伦次等精神症状,曾用镇静剂与针灸治疗,稍有安静,但症状无明显改善。刻诊:由家属陪诊,见其形体偏胖,面色红赤,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喃喃自语,且语无伦次;饮食减少,大便干燥,舌质紫红,舌苔薄白而干,脉象弦细偏数。病属狂症,即精神分裂症,乃心肝火旺,阳明燥结证,治宜清肝泻火,逐瘀散结。方用达营汤加减,生大*60克,生石膏6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3剂,水煎服,头煎40分钟,二煎30分钟。
二诊:语无伦次有所改善,略能回答问题,但仍有喃喃自语,烦躁不安,夜不安寐,上方加用酸枣仁30克,夜交藤24克。3剂,煎服法同上。
三诊:烦躁减轻,夜眠3~4小时,坐立不安减少,舌苔有津,脉弦细而不数。改方如下:生大*60克,赤芍3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酸枣仁30克,*连10克,肉桂5克,生甘草10克。3剂,加水煎取两次,混合药液约ml,每日ml,分3次服用。
四诊:3天后来诊,言其睡眠可达6个小时,语言正常,烦躁、坐立不安均有减轻,饮食增加,舌质呈淡红色,苔薄白,脉弦细。上方加石菖蒲10克,取1剂,水煎3次,混合约毫升,分4份服用,每日1份,再分3次服之。
五诊:可睡眠6~7小时,语言表达正常,来诊前一日因饮食不慎而致腹泻,伴腹痛下坠,每日4~5次,量不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更方为:炒山楂30克,炒乌药10克,百合3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生麦芽30克,炒枣仁30克,五味子克,生甘草10克。3剂,水煎服。
六诊:腹痛、腹泻消失,大便日1次,已能准确回忆病史,但时有心烦,上方加生龙骨、生牡蛎各20克,合欢皮30克。3剂,水煎服。
七诊:心烦不安消失,但近日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咳痰,咽干,给予射干麻*汤3剂,水煎服。
八诊:病已痊愈,为巩固疗效,拟定膏滋剂以善后:生百合克,知母30克,生地30克,炒乌药30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连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赤芍60克,石菖蒲30克,炙远志30克,麦冬60克,五味子30克。2剂,水煎取液混合,加入蜂蜜制成膏滋剂,约0毫升,每次10毫升,1日3次。1个月后随访,病已痊愈,无任何后遗之症,生活、劳动如常人。
按:在接诊此病人前1周,笔者在《中成药研究》(;3:30)看到这首治疗狂症的经验方,达营汤原方组成为:生大*30克,赤芍30克,三棱60克,莪术60克,仅四味药。因此方药味简练,组方合理,便随手记录下来,一周后,此方果然派上用场,还取得了预期效果。
此例病人由于郁怒而使肝气郁结,“气有余便是火”,肝火引动心火,火旺伤津,导致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津枯燥结,手阳明经脉可见肠燥便秘,而足阳明经脉的是动病可见“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的狂症。“盛则泻之,热则疾之”,这里虽然说的是针刺方法,但就治法而言,也包括苦寒方药的清泻法,且要求快捷而不宜缓慢,达营汤就具备这样的功效。方中大*苦寒,清泻心肝胃之火;石膏辛寒,清解手足阳明之热;三棱与莪术,为行气活血之对药,对原发病因有解郁散结的作用。药仅四味,但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郁,镇静安神的功效,与病证相应,故服之即效。
大*用60克,原以为会有腹泻之苦,但服之毫无泻意,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一是病为阳证、热证、实证,急需用大*清之、泻之,药中病所,不伤其正,故无腹泻之虞,近代张锡纯道:“大*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之二两。”二是所用大*是与其他药物同煎,未作后下处理,这样它的泻下之力会大大减低。前人认为,大*生用,泡汤便吞或后下,泻下力强;而久煎则泻下力减弱。现代研究认为,“大*生用导泻,久煎止泻,是因为久煎使蒽甙水解成作用很弱的甙元,加以所含鞣质量较高,故反而止泻。”(《中药研究与文献检索》上海远东出版社)
在治疗过程中所用之药,以证候为主而进行加减。但在五诊后,改为《金匮要略》的百合知母汤、百合地*汤、百合乌药汤为主,这是因为火邪去其大半,但阴津尚未恢复,故取百合诸方以滋阴养心、养肾,并调理所余之郁;其善后之方,仍以百合诸方为主,加上镇静安神、养心开窍之品,取膏滋剂,更利于滋润五脏,且口感良好,服用方便。
从此例病案笔者悟到,“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对大量药物和方剂的知识积累,仅靠临时辨证用药,可能在理论上说得通,但要取效是比较难的。
名医介绍:
毛德西教授,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科普专家,曾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科普金话筒奖、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四项。
毛德西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逾50年,谙熟经典,旁通流派,基本理论扎实,虚心学习百家。对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疾病,以及疑难杂病研究颇多,总结出治学经历为“读经典、多临床、拜名师、勤总结”四部曲。50余年来,他先后拜师12位,近几年他以七十余岁的高龄,带领弟子拜访5位国医大师,并亲自撰写学习体会,发表于报端。他所研制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五参顺脉胶囊”、治疗慢性肝病的“肝达舒胶囊”等,为医院传统用药保留专项技术。他在继承先辈经验的基础上,善于汲取当代名家的经验,并创新性的应用于临床,使之临床疗效不断提高。
························
附:
美国影片《美丽心灵》是以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纳什的生平经历为基础而创作的人物传记片,描写了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从成功到颓废,再从人生的低谷走向辉煌的曲折故事,阐述了人性的力量与脆弱,同时也告诉人们,有精神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问题的存在并积极走出。
影片中的纳什是一个沉浸在数字世界里的天才,他孤傲、不合群、充满咄咄逼人的学术野心,对优雅的社会交际不屑一顾或者说一窍不通,像大多数天才一样,他自我封闭成性。年9月不到20岁的纳什到普林斯顿大学读数学系的博士,他整天沉迷着的只是一件事:寻找一个真正有创意的原创理论――管理动力学。他象一切对事业成功雄心勃勃的人一样,以自我为中心,赋予自己从事的研究以强烈的使命感。但另一方面,纳什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一生为精神分裂症所困扰,在历经苦痛的人生里,纳什一方面运用自己那优美绝伦的大脑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也在与他的大脑中的幻想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在妻子、同事与朋友的支持与帮助下,经过30年的痛苦磨砺,最终,理性为他带来了心灵的和平,纳什终于摘取了科学事业上的桂冠,年纳什获得了诺贝尔奖经济学奖。
影片没有着重介绍纳什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着眼于他的“不平凡”的精神生活经历。二十岁的纳什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二十一岁发表博士论文,奠定了他一生的学术地位。纳什在麻省理工教微积分,同时也在*府秘密部门担任密码分析工作,这是一个众人觊觎的工作,但是他对这些并不满意,或许正是这样的工作带给了纳什不能承担的心理压力,最终导致了他的妄想性精神病。其实,纳什在青年时代就性格内向,几乎没有朋友,从影片中我们看出纳什甚至在普林斯顿读书期间,就已经很可能是精神分裂了,因为他幻觉出了一个朋友,一个个性、性格几乎和他完全相反的朋友。在纳什的幻觉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大学的室友及其侄女、交给他秘密任务的国防部官员威廉。普林斯顿的数学系竞争十分激烈,从小就被当作“神童”、“天才”的纳什决不容忍自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失败:和同学对弈围棋,他一败北就神经质地仓皇逃走,还弄翻了棋盘。这时他的第一个幻象出现了:独居一室的他突然有了一个室友,他十分容忍纳什的怪癖,不断怂恿他当个伟人。一天夜里,纳什和同学在洒吧娱乐,男青年们对一个热情性感的美女的反应引发了纳什的灵感。当纳什观察着这些竞争对手时,常常在他脑海里酝酿的想法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他随之撰写出了关于博奕论的论文――“竞争中的数学”――大胆地将现代经济之父亚当?斯密(AdamSmith)的理论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当他指证这个已经被人们接受了年的思想已变得陈旧过时,纳什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纳什患上了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在他险些把儿子淹死在浴缸里后,妻子也对他绝望了。就在妻子要离开他的千钧一发之际,纳什自己突然醒悟了,他意识到室友的侄女――他的第三个幻象――在五年里从未长大过,他终于直面自己的疾病,决定与这种被认为是只能好转却无法治愈的疾病作斗争。
在发现纳什得精神病之前,人们给纳什的评语往往是“古怪”或者“离经叛道”。他有时相信自己是上帝的一只左脚,有时又告诉人们他是南极洲帝国的皇帝,普林斯顿的学者们知道,这个伟大的天才正处在自己的狂想世界之中,但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为什么这个伟大的天才在前程似锦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会产生严重的幻觉。尽管最初他的同事和学生往往把他的疯话当做一种玩笑,但是最终,医生确定他得的是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因为治愈的希望非常渺茫,常被称为“精神癌症”。和身体的疾病不同,精神疾病的发生因为很难找到确切的原因而更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命运。有一句老话叫做天妒红颜,假若真有“天”的话,超凡的智慧似乎更容易遭到“天妒”。“您如何在经历长时间的病痛之后,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面对中国清华大学学生的提问,纳什带着超然的笑容回答:“那不止是挣扎,更是一种经历。”纳什这样理解自己被病魔缠绕的30年。在这30年时间里,纳什被严重的幻象、幻听以及思维错乱困扰着,人们经常看到纳什对着走廊里的空气说话,但在纳什的视觉里,他的对面站着一个活生生的人;人们经常看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的黑板前不停地写着各种奇怪的公式……没有人愿意和这个消瘦苍白的疯老头说话.年长的学者认定纳什这辈子完了,年轻的学生偶尔会吃惊地获悉,这个疯子就是著名的纳什。至于普林斯顿大学之外的学者,在教科书上读到纳什这个词的时候,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已经去世的学者。纳什的名字出现在经济学课本、进化生物学论文、*治学专著以及数学杂志等各个专业领域。但他的名字往往是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的:“纳什均衡”、“纳什谈判解”、“纳什程序”、“纳什嵌入”等,专家们熟练地使用着这些专业名词,但他们大多不知道,这个著名的名词所代表的人仍然活着,每天都徘徊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被人们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幽灵。纳什本人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不敢说数学和疯狂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毫无疑问,伟大的数学家都有偏执的个性,或者精神错乱,或者精神分裂。”或许真如一句俗话所言,“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但是纳什又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不仅有深爱着他的妻子,还有很多热心帮助他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普林斯顿大学――纳什的母校――在纳什陷入麻烦的时候,接纳了他。而他的同事和朋友不断的给他争取诺贝尔奖,甚至纳什一个朋友这样说:“不给纳什诺贝尔奖需要非凡的勇气”。精神病人,在当今社会一直是处于边缘状态的一个群体,从某种角度上我一直认为,人们惧怕精神病人并不亚于艾滋病人。所以纳什是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最不幸的,又是不幸中之最万幸的人。纳什在获得诺贝尔奖两年后(年)的一次心理学家的聚会上发言道:“在失去理智后,重新恢复理智、恢复正常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也许,这不是一件那么美妙的事!假设你是一名艺术家,你很理智,但你画不出杰作,只能过正常的生活,那真的是治愈吗?”
《美丽心灵》这部影片既给了我们心灵的震撼,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即要感谢那些像纳什那样“富有创造力和革新精神”的思想家,也要感谢那些乐于向每一个痛苦灵*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的有着美丽心灵的人们。在有人“过着最苦恼最不正常的生活”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让自己不做一个隔岸观火的旁观者---仅仅站在一旁沉重、愧疚、悲哀、怜悯,而是勇敢地伸出一双热情友爱的手,奉献出一颗大海般宽广的心……“有的东西很美,但未必实用,而有的东西实用,但未必很美。数学之美体现在它的实用性上。感谢数学吧,它的应用多么宽广啊!”纳什对数学的由衷赞叹其实不也正是时下人们对人类心理研究的经典描述吗?
若有不理解或者更多用药咨询,请咨询医师;或者加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