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4岁,因呕吐1天、阵发性抽搐11小时来我院急诊治疗。患儿在13小时前因饮食不当导致上腹部不适,出现非喷射性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及抽搐症状。患儿在当地卫生室接受甲氧氯普胺治疗,肌注10mg两次,并口服5mg两次。然而,2小时后患儿出现全身抽搐、双眼上翻的阵发性发作,每次持续约6分钟,且抽搐间隔时间不定。随着每次抽搐时间的延长和间隔时间的缩短,患儿逐渐陷入昏迷,期间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
查体显示,患儿腋温5℃,面色发灰,处于昏迷状态,呼吸节律不齐,出现点头呼吸及双吸气,双侧瞳孔不等大。颈部柔软,双肺有痰鸣音,心率70次/分钟,律齐,无杂音,心音低钝,腹部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强,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及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血钙、钾、钠、氯离子均在正常范围。综合考虑,患儿的症状可能由甲氧氯普胺中毒引起。
立即给予患儿吸氧、肌注山莨菪碱2mg,以及20%甘露醇和50%葡萄糖交替静脉注射以降低颅内压。同时给予镇静剂等治疗,但患儿病情持续恶化,出现呼吸衰竭。随后采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措施,但最终因呼吸、心跳停止而抢救无效死亡。
甲氧氯普胺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止吐药,其适应证广泛且价格亲民。它可用于因脑部肿瘤手术、肿瘤的放疗及化疗、脑外伤后遗症、急性颅脑损伤以及药物所引起的呕吐。此外,甲氧氯普胺还能治疗胃胀气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并可作为胆道疾病、慢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然而,其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锥体外系反应等。因此,在使用甲氧氯普胺时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