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分类
医院黄悦勤教授组织全国44家单位于年至年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18岁以上社区居民,共3万余人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达6.8%,有41.1%的抑郁障碍患者共病其他精神障碍,抑郁障碍在精神障碍中的疾病负担占据首位。针对抑郁障碍,药物治疗仍是最重要、有效的治疗手段,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抗抑郁药物的分类。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有可逆与不可逆两类,目前国内仅有吗氯贝胺作为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抑郁症,疗效与三环类相当,与其他药物联用易出现5羟色胺综合征,尤其是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替换,要有两周的清洗期,与氟西汀替换更是要求有五周的间隔,由于安全性和耐受性的问题,被作为抗抑郁药三线推荐,目前临床已基本不再使用。
(2)三环类抗抑郁药。常见的有阿米替林、氯米帕明、丙米嗪、多塞平,此类药物抗抑郁疗效肯定,但由于耐受性及安全性问题,被作为抗抑郁治疗的二线药物,其中氯米帕明具有显著而肯定的抗强迫疗效,常用于强迫性障碍的治疗。
(3)四环类抗抑郁药。代表药物是马普替林和米安色林,主要阻滞去甲肾上腺素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与三环类相比,疗效相当,副反应略低于三环类,起效时间较三环类相对提前。
(4)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其中,西酞普兰和舍曲林的疗效和耐受性相对最为平衡,安全性高,适宜于大多数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患者。此类药物在指南中被作为一线抗抑郁药物推荐。
(5)选择性5羟色胺并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具有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双重摄取抑制作用。疗效与剂量相关,低剂量时疗效和不良反应与SSRI药物类似,在治疗性慢性疼痛方面比SSRI药物具有优势,尤其是度洛西汀,对肌纤维疼痛、躯体不适、疼痛方面显效迅速。
(6)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突触前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α自身受体,增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从突触前膜的释放。对于抑郁障碍患者的食欲下降、和睡眠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较少引起性功能的障碍,但引起肥胖相对多见。
(7)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RI。代表药物为瑞波西汀、托莫西汀,其作用机制系通过阻断突触前膜上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NET)的作用,抑制突触前膜对NE的再摄取,导致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升高,增加肾上腺素能神经的传递。对大脑中的其他受体几乎没有亲和力,无镇静作用,不影响认知功能,与酒精无相互作用,增加中枢警醒性,不损害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其中托莫西汀还是儿童及成人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ADHD)的指南推荐药物之一。
(8)选择性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代表药物安非他酮,安非他酮对疲乏、困倦症状的改善要优于SSRI类药物,对体重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减轻体重,对肥胖患者可以适用,还可用于戒烟治疗,引起转躁几率也是抗抑郁药中最低的。
(9)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5羟色胺2c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阿戈美拉汀,由于作用于褪黑素受体,阿戈美拉汀具有与褪黑素类似的调节睡眠的作用,在改善睡眠方面,往往在用药的第一周就会明显显效,快速调整睡眠节律,但在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肝功能,不适于肝炎及各类肝病患者。
(10)复方制剂。代表药物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它是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的一个复方制剂,可能引起迟发运动障碍等,不推荐作为治疗抑郁障碍的常规用药,医院及社区门诊应用相对较多。
(11)中草药制剂。像圣约翰草、巴戟天寡糖胶囊、舒肝解郁胶囊、解郁丸、解郁安神颗粒等,可与心理治疗配合用于轻度抑郁障碍,也可与西药配合用于中度以上抑郁障碍的治疗。
(12)新型快速抗抑郁药。代表药物氯胺酮,原本属于麻醉药品,我国是按精二药物管理,近期研究发现有快速抗抑郁效应,已获FDA批准作为抗抑郁药使用,但安全性和耐受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抗抑郁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每一类都各具特色,具有类似治疗作用,但同时不可避免的具有各自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仍应因病因人而选,在种类选择、使用剂量、方法、疗程方面遵循个体化原则,另外要注意药物联合应用、配伍禁忌的问题,灵活运用,听取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