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婚礼变葬礼,只因在这种情况下喝了酒
TUhjnbcbe - 2024/6/22 6:28:00
                            

原创明月有来医生

都说“头孢就酒,说走就走”,但经常有人不当回事,直到出事,才悔不当初。

曾经就有一位23岁年轻男子,大喜之日前感冒了,随便吃了几片头孢,酒席上禁不住劝酒,然后自己也觉得没啥事,喝了不少酒,随后就昏倒休克。当晚人就没了,喜事直接变丧事。

我还有一个同事在感冒吃药后参加了一个饭局,喝了点酒,结果半夜就感身体极度不适,胸闷气短,被医院抢救了一晚上,才救回一条小命。

也许很多人都是无意为之而造成的,但还有一些人专门吃头孢喝啤酒,目的就是轻生。

近日,在杭州就有一个姑娘因与男友吵架,就外卖下单了啤酒和头孢,幸亏外卖小哥警觉,看到姑娘吃了7粒头孢、喝了少量啤酒后,立马报警。

警察赶到后紧急将姑娘送医救治,才没有出现让人追悔莫及的后果。

所以,“头孢就酒,说走就走”从来都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要吃了药,就不再适宜饮酒了。不管是红酒、啤酒还是白酒,只要吃了药,在停药的1~2天内都是不适宜喝酒的。

因为有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很危险的,轻者加重肝脏负担,重者可能引起肝脏坏死、昏迷,甚至死亡!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是为啥?又有哪些药物不适合与酒精同服呢?

头孢类的药物会影响酒精代谢,从而造成乙醛在体内蓄积,从而引发一系列中毒反应,也叫作双硫仑反应。

这种反应的轻度症状就是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心悸等,重度症状就比较严重了,表现为呼吸抑制、心梗、心衰、精神错乱等,抢救不及时,就有可能一命呜呼。

双硫仑反应

之所以会产生双硫仑反应,咱们先要了解酒精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首先酒精会经过肝细胞内乙醇脱氢酶的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再经过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然后再进一步分解为无毒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但当其遇到某些药物化学结构,如头孢中的四氮唑,就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乙醇无法分解代谢,最终乙醇积蓄体内,引起中毒。

也许你会疑问,为啥有人头孢配酒就没事?

这是因为不是所有头孢类的产品都含有四氮唑,比如头孢噻吩、头孢匹林、头孢羟氨苄等就没有,也不是所有的头孢类药物的临床试验都有双硫仑样反应。

但重点是,为了安全健康着想,别抱着侥幸心理,只要吃了头孢类产品就不要接触任何酒精类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酒精饮料、酒心糖等等。

总而言之,别拿身体开玩笑。

酒精作为一类致癌物质,身强体健的我们都建议少喝或者不喝,而生病吃药期间,强烈不建议饮用,尤其以下药物:

解热镇痛药

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感冒通、阿苯片、白加黑等,原本这些药物就会刺激胃肠黏膜,如果加之酒精的双重刺激,严重可能引起消化道溃疡或出血。

其中部分药物还会在酒精的诱导下,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抗生素

如头孢类、甲硝唑、替硝唑等,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在服用这类药物前2日以及服药1周内,都要禁止饮酒。

降糖药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磺脲类降糖药,会抑制乙醇代谢,同样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此外,如果服用的是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或与胰岛素合用,饮酒可能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抗心绞痛药

服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硝酸酯类药抗心绞痛药期间,如果饮酒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头晕、虚弱等,严重者发生心血管性虚脱,此时心肌血供会进一步减少,更易加重心绞痛或诱发心肌梗塞。

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本身就应该禁酒,如果吃硝苯地平、氯沙坦、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压药的同时还喝酒,很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镇静催眠药

酒精和安定、巴比妥类药物都会产生镇静催眠的效果,过度的镇静作用不仅对大脑产生损害,还会使血压降低,造成危险。

抗抑郁药

如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如果与酒同用,那就不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可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了。

酒没有安全剂量,即使喝一点也有害。但在很多场合,比如家庭聚会、陪客户吃饭、朋友聚餐等等场合盛情难却,不得不喝。

所以,贴心如我,还奉上如下大招,只要学会,巧妙躲酒!!

1
查看完整版本: 婚礼变葬礼,只因在这种情况下喝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