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老棺材抒情tlh2gxld
TUhjnbcbe - 2020/7/18 10:51:00

“老棺材”抒情


《带雨的云七十年感怀短文400篇》第402篇“老棺材”的幽默与抒情“老棺材”这个名字是老伴给他起的,其实当时并不老,仅仅比自己大十多岁而已,那个年代夫妻相差十多岁,简直如同天地之别。


    老棺材年轻时是个打铁匠,卖力气活的。五星红旗飞起来的那天,文工团的人找他打几个铁钩,是舞台上挂幕布用的。老棺材做事认真,几个铁钩打得好漂亮,光溜溜的,文工团的人好满意。而且他不肯收钱,说你们是为了穷人翻身得解放,我也是穷苦人,也有一份,几个铁钩哪里能收你们的钱。你们的旗子上还有我天天用的铁锤呢,镰刀又是我一年到头干的活儿,我也是国家的主人嘛。他常常对人说,把我们工人阶级的家什都放在旗上了,多么光荣,能不做点贡献吗?后来文工团需要铁器就照顾老棺材的生意。铺子里没有活干的时候他去文工团看排戏,舞台上有重活他就主动跑上台帮忙,他是打铁的,有的是力气。渐渐熟了,觉得他的阶级觉悟高就喜欢上了他。于是有人建议招他参加革命。那年代团长一句话,不要什么指标。团长的权力大着呢,生气时候可以说“我毙了你”,当然只能说,拿枪比比划划而已,不敢动真格的。


    不像现在,有人主人翁观念,毙了又怎样,可以说,你企图什么什么的。人死了,张不开嘴巴说话。文工团初期是大家轮流做饭,渐渐演出任务越来越多,大家忙不过来就问他会不会做饭,愿意不愿意去他们那里参加革命做革命饭。老棺材当然满心欢喜:我一个光棍哪里不会做饭,不会做饭吃什么,就在打铁的灶上做饭。老棺材表示,一定做一个革命的“伙夫”,于是就这样参加了革命。


    老棺材原来是个孤儿,一个打铁师傅看这孩子为人本分又勤快,就把他收下学打铁,自己没有老婆,就算是徒弟,又算半个儿子。后来打铁师傅死了,老棺材把师傅当成是自己的父亲一样,披麻戴孝、三跪九叩首埋葬了师傅,邻里们都说他是个好人,是个有良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老棺材和他的师傅一样娶不起老婆,所以不仅继承了师傅的打铁手艺,还继承了师傅的光棍传统。老棺材都已经四十多了还没有老婆,打铁的时候没有钱,来文工团做饭以后也没有多少钱,又没有文化,哪里会有人肯嫁给他。


    老棺材心地好,一个要饭的女孩来要饭,他常常把文工团剩下的饭菜给那个女孩。那年代单位都是吃包伙,年轻人常常不想吃,或者吃几口就去上馆子,剩下的饭菜倒掉了又可惜,他挑没有吃过的送给那个女孩。这不,没有浪费,帮助了那个要饭女孩又做了人情,因为心肠好,后来还帮助他不花钱娶上了媳妇呢。新媳妇就是那个要饭女孩,长得虽然不漂亮,还算是眉清目秀、端庄可人,干干净净、慈眉善目,就把她收做了老婆。老婆挺勤快的,洗衣服做饭,把一个家安排得窗明几净、熨熨贴贴的:老棺材挺满意的,后来给他生了个胖儿子,就更高兴了,还写诗抒情一下呢,他这样形容自己的老婆:两个眼睛一般大,鼻子长在最正中;嘴巴不大也不小,走起路来一阵风。低头不语真秀气,低声说话嗲嗲的;缝缝补补好能干,做事细心又麻利。那女孩开始时候嫌老棺材年纪大,而且大了许多。想想也是无奈,要饭的日子不好过呵。再说他为人善良,又有恩于自己,和自己还一样是个孤儿,同是天涯沦落人。文工团的人也帮着撮合说:别看老棺材年纪大,很有一把力气的,不一定比不上年轻小伙子呢。说得那女孩羞答答的躲了起来。于是大家哈哈一阵走了,排戏去咯!这样,他们就如同现在那些所谓“裸体婚姻”,什么也没有,就两人搬在了一起住了。文工团的一些人每人自愿凑了几角钱,合买了一个热水瓶、一个脸盆送他,他也买了一斤水果糖请大家吃。老棺材这个名字是老婆后来给他取的,那个女孩也已经半百。这本来是后话,既然说到了这里就干脆把这事说了,省得留在肚子里疙疙瘩瘩,听的人又是心里痒痒的。不知道他老婆说这话是高兴还是生气,是褒还是贬,她对邻居的婆婆妈妈们说:“这个死老棺材,一大把年纪了,深更半夜里还常常拉拉扯扯扯的!”这话传了出来,于是“老棺材”这个名字就名声远扬了。他也不在乎,咪着嘴嘻嘻哈哈几声也就过去了。


    还是回到正题上来。题目不是叫做《老棺材的幽默与抒情》吗?他虽然没有上学读过书,肚子里没有“墨水”,但是师傅教他多少认了一些字,后来文工团的人食堂进进出出,不认识的字问他们,便又多学会了许多字。没事的时候看排戏演戏,看得多了还学会了几句文绉绉的,常常关键时候露一手呢。还是回到正题上来。题目不是叫《老棺材的幽默与抒情》吗?虽然没上过学肚子里没有“点墨”,师傅教他多少认了一些字,后来文工团的人进进出出,不认识的字问他们,便又多学会了许多字。没事的时候看排戏演戏,看多了戏还学会几句酸不拉唧或者文绉绉,常常关键时候露一手呢。人家告诉他,是要求演员上山下乡,没有他的事。他说,不管有没有他的事,不管组织上是不是批准,要表示自己对*府和对大跃进的态度,如果不批准,他一定留下给大家好好做饭,在单位上照样发挥出大跃进的“赶美超英、大干巧干、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精神。他的表态诗是这样写的,“铿铿锵”那几个字他不会写,是别人告诉他怎么写的:打铁叮叮当,做饭铿铿锵;都是为革命,现在来下放。农村搞高产,去把卫星放;如果不批准,留下好好干。老棺材留下了,大家不能吃不上饭。后来他果然发挥了大跃进的精神,每天做完饭收拾好锅碗瓢盆以后,就去舞台上帮助大家搬布景,有时候还上台“跑龙套”。这一年老棺材评上了先进,还参加了*,许多演员享受不到这样的光荣他享受到了。殊荣呵。


    参加*以后,团长要同志们别叫他老棺材,他笑笑,自己表示叫什么不是一样,老婆取的名字,还挺有味道的呢。虽然团长要同志们别叫他老棺材,大家还是“老棺材、老棺材”的一声声叫他,个别人叫他高师傅,只有团长一个人叫他老高同志。老高同志非常高兴,于是又写了一首诗抒情一番:打铁是革命,做饭是革命;现在入了*,更要为革命。为共产主义,要一心一意;决心一辈子,不为了自己。年纪大了以后,高师傅叫他老婆“老妈里”。这个地方的方言和习惯,没有不尊重老婆的意思。于是“老棺材”“老妈里”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对。“老妈里”虽然比“老棺材”年纪小许多,可能是因为长身体时候太苦,结果她先走了。退休以后,家里的饭菜是老婆做,“老棺材”好怀念“老妈里”,凄怆的对老哥们说:“成了孤雁呵!”又抒情了一番,当然,他不断的努力提高文化,他的诗越写越好了:吃饭有稀又有干,日日夜夜有个伴;不管偏咸还偏淡,有吃有喝真喜欢。老来作伴你走了,形影相吊成孤雁;真盼快些随你去,重新相聚缘分满。老棺材为人善良。比如1960年粮食紧缺的时候,他看女同事的饭量小粮票有多,男同事的饭量大粮票不够吃,就多给男同事打一些。他不像另外一个炊事员看人家的地位,不像别的炊事员,给领导多打一些,给群众少打一些。领导的碟子里尽是肉,群众的碟子里看见肉皮、骨头、肥肉不见肉。老棺材还幽默,比如晚去的人问他还有没有红烧肉,他生硬的回答一句“冇!”然后从下面端出来一碟红烧肉:“多吃一点!长得像筷子一样。”他还很会想办法,前一天的剩饭没人愿意吃,就放些葱花油炒饭,他一声喊“油炒饭!”大家抢着要,一点也没有浪费。老棺材为人厚道、耿直、有同情心。一直到老不论什么情况都不撒谎,大跃进中他说粮食产量放卫星是和演戏一样,编的因此挨了批评。他是个“伙夫”,能拿他怎么样,不好下放也不好送去劳改,大家要吃饭呀,只好说他是大老粗,胡说八道。高师傅活九十九岁无病无痛而终。也许老天爷本来批准他活百岁,是自己不耐烦了,想赶快去看他的“老妈里”,于是提前了一年驾鹤西去。当年的那些老人全在他之前走了,连当年的团长也走了,老哥们的儿孙辈和他儿子一同办的后事。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棺材抒情tlh2gx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