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官员涉商负债逃匿谁该被问责s3iucdon
TUhjnbcbe - 2020/7/10 11:01:00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好

官员涉商负债逃匿:谁该被问责?


官员涉商负债逃匿:谁该被问责?花玉喜去年11月底,湖南省郴州市农机局原副局长王昌宏因经商失败被追债,在逃匿146天后,被当地有关部门找回。近期湖南邵阳市洞口县地税局第一分局局长卿前文潜逃案件,也被怀疑与经商和被高利贷追债有关(2012年9月29日中国广播)。王昌宏经商不善借了100多万元高利贷,本息已近80%至90%。他无法应付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债务及债权人步步紧逼,离奇失踪。单位寻找未果登报寻人,于是郴州市民几乎家喻户晓,继而引起全国媒体关注。目前,王昌宏被开除,人不知所踪。债主易海林拿着王昌宏30万元欠条一筹莫展。在易海林眼里王昌宏更像“生意人”;经常开着车在外面跑生意。王昌宏经商、出逃与单位监管流于形式不无关系。郴州市有关部门给出理由是:王昌宏分管工作需要招商,常常在外面奔走。即使王昌宏经常在外面奔走也总该按时向单位汇报工作吧,几个月不出面也太失控了。无论如何不能不说,当地主管部门对干部跟踪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今年7月27日,邵阳市洞口县地税局一分局原局长卿前文和老婆一起神秘出逃。传言卿前文非法集资上千万元,还向本单位同事“借”钱,卿“借”钱用于经商或还债。下岗职工张阳借给卿前文40万元欠款能否追回是个未知数。对于这一切,洞口县地税局人员则表示“不知情;不过,税务局领导恐怕没想到卿前文在外集资诈骗这么多钱。由于官员有公职身份掩护以及市民对公权力的信任,官员集资诈骗钱财或者借钱经商更具有便利性和隐蔽性。比常人融资渠道更宽阔,更容易得手。而一旦资金链断裂,由于受不了高利贷追债等各方债务压力,他们经受不了尊宠与被追债的强烈反差,因而往往会选择逃匿。而这类案件一增多,势必会使民众对公权力产生信任危机。官员通过诈骗等手段集资经商等犯罪案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一再的公务人员因经商失败外逃折射监管之失:王昌宏和卿前文长期经商,平时必然存在不能按时上下班现象,或工作中提前离岗,或者和单位外的人频繁电话交流联系现象。他们经商或依托商场门市或者企业,难免要在这些地方经常走动忙碌,这一切并不是好屏蔽的事情。单位或者部门工作人员岂能不知情?如果单位领导确实不知情;这样的领导耳目也太闭塞了吧?你说单位领导不知情,谁也不信?实质这些问题官员单位一把手、当地纪委存在严重渎职、失职问题,他们才真正该被追究责任?唯一的可能是什么呢?单位领导知情却装聋作哑。今天社会多少*府部门工作人员各自在外经商谋私赚外快,部门内部人员包括领导是心知肚明的事情,只是大家可以随意谈论谁办了什么实业,经营情况如何,谁有多大经济实力等等,绝没有哪一领导会因他违规经商处理问责!当然,既然经商或多或少影响*府部门工作,只要向领导塞点红包,领导得到好处,谁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绝不会有领导具体过问的。准确地说,我们相关部门的监管不是存在漏洞问题,而是监管措施流于形式或彻底失效的问题。一直以来,中央和地方禁止公务员经商、办企业和兼职的文件、法规很多,从中央到湖南省,之前都出台过禁止官员经商相关规定和制度,其中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名义颁布的就有40个左右。已有的这些规定和制度在一些地方往往很难落实到位,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那么,法律规定、制度为什么会失效了呢?利益驱动大、制度缺乏稳定性、监督不到位、惩戒乏力等弊端,是官员经商治理难的主要原因。这两起在职官员逃匿事件,又给有关部门如何去加强对官员经商的监管敲响了一记警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面对官员屡屡经商失败出逃事件,我们是否该反思些什么?生活中没有曝光的例子恐怕数不胜数!实质并不是仅严禁官员经商*策规定失效,这些年来,我们还有什么法律、法规、*策、制度没有失效,一切涉及预防干部腐败和犯罪措施哪样没有失效?只要涉及官员利益,一切法律、法规、*策、制度都被钻出惊天黑洞。这一切是监管失效、是社会之痛、是执*者之耻,这一切潜伏*权危机!


    相关美文阅读:·官员都有当“农夫”的权力·官员撞死女下属,玩男女私情过"火"?·官裁缝·又一个官员情妇凄惨谢幕!·鲁迅回应官员喝酒说·摇号售房;官员全部“中签”!·包二奶趣事·唯如此才能煞住公款吃喝风·中国式小官员节后清点手下所送礼物·黑势力疯狂滋长折射地方主*官员*治愚钝·区委书记竟这样与“在押官员”串供?·为体育局官员辩护·生活与随想之三、谁不想捞顶官帽戴戴?·令人发指的恶行·多情总被无情伤;官员情妇命多舛!

1
查看完整版本: 官员涉商负债逃匿谁该被问责s3iuc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