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不应过于苛刻
人民北京11月26日电11月25日,山东省巨野县纪委通报:该县某镇干部到县城了解苹果价格,在某水果副食超市聊天时,吃了一个苹果没交钱。在另一超市,老板送给他一个苹果当样品,也没有收钱。身为公职人员,吃拿商户苹果,影响公职人员的形象,根据规定,县纪委对其诫勉谈话处理。
新闻曝光之后,在络上引发了巨大争议,叫好叫骂声皆有之。有人认为,吃别人苹果却不主动给钱是官威在身,群众敢怒不敢言,影响很不好;有人则认为,当事人深入群众办事,聊聊天、吃个苹果,是与群众平日里就很熟悉、打成一片的表现,不应受罚。有人说,这种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是一种炫耀式反腐,潜台词是“我们县压根没有其他腐败了”,是一种自我表扬;有人则认为,反腐应抓早抓小,违反廉洁自律自然就当被通报,合情合理。
“腐败”的本意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概念,是指生物从内部烂掉了,变质了这么一种现象。比如,一个苹果,本来是非常香甜好吃的,但是如果它从内部开始烂掉了,变质了,成为又臭又苦不能食用的东西了,就是腐败变质了。作为一种*治概念,“腐败”特指这样一种社会现象: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或危害公众利益的行为。
不可否认,当地纪委对*员干部在工作上的不正之风,或是不良习气,盯得紧、查得细、管得严的出发点是好的,这也是“厚管严爱”的直接体现。但民之所以不买账,是因为很多人把对地方纪委的怨气借机发泄了出来。一些地方纪检部门往往是大案件不敢管,或是管不了,干脆就捡点芝麻大的小事,来个凑数或给上级交差或搞些轰动效应,或者是个别纪委人员心怀私念,借手里的权力打击报复等等。
笔者认为,反腐不应过于苛刻,地方纪委应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真正的反腐败斗争中,多抓腐败的贪官,多办大案要案,而不是拿脚毛蒜皮的小事吸引公众眼球。至于这位官员也没有什么可冤的,谁让你不长眼撞在枪口上了呢,这教训也足够警示其他官员了。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