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床常用的几种抗组胺类抗过敏药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秋天来了,过敏源增多,各类过敏性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特殊体质的人们会受到“过敏”的困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肤病等各种问题反复发作,令人苦不堪言。抗组胺类抗过敏药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明星药”,今天药师就带您了解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组胺类抗过敏药。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怎么发生的?

肥大细胞释放的炎性物质,与受体结合后产生过敏反应。

炎性物质包括组胺及其他过敏介质,组胺是速发变态反应过程中由肥大细胞释放出的一种介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分泌活动增强等。临床上可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和消化道平滑肌收缩等症状。

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如何发挥作用?

组胺必须先与细胞上的组胺受体或酶原物质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组胺受体有H1、H2两类。

抗组胺药也分为两类,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前者主要用于抗过敏,后者主要用于抗溃疡。一般说的抗过敏的抗组胺药主要是指H1受体拮抗剂。本类药物可以抑制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以此来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常用的抗组胺类抗过敏药都有哪些?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有马来酸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价格便宜,但由于此类药物中枢神经抑制性强,有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引起患者嗜睡、视力模糊等不良反应,而且肝肾副作用相对较大,目前临床用的较少。

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为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以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为代表的H1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中枢神经活性强,无镇静作用,口服吸收快,药效维持时间长,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少。酮替芬也是第二代抗组胺药,但因其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抗胆碱作用、心脏*性及体重增加等四大副作用,临床较少使用。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有盐酸非索非那定、左旋西替利嗪,较第二代抗组胺药抗过敏和抗炎效能增强,镇静、心脏*性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减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盐酸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盐酸非所非那定。

特殊人群使用该类药物的注意事项

孕期及哺乳期用药

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标准,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应用于妊娠期的抗组胺药被动物和人类实验证明对胎儿是绝对安全的[1],此类药物必须谨慎使用。医生在权衡治疗潜在利益远大于对胎儿的危害时方可酌情使用,使用时应首选相对安全的B类的氯雷他定或盐酸西替利嗪[2]。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暂停哺乳,以减少对婴儿的影响。

儿童用药

盐酸西替利嗪6岁以上儿童可使用片剂剂型,2~6岁儿童建议使用滴剂剂型。儿童须在成人监护下,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

氯雷他定2岁~12岁儿童体重≥30公斤时,按成人剂量服用;体重≤30公斤时,剂量需要减半。

盐酸非索非那定说明书推荐6岁及以上儿童使用。

此类药品说明书大多推荐用于2岁及以上儿童。在《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指出:1-2岁幼儿应用氯雷他定糖浆、6个月以上幼儿使用西替利嗪及氯雷他定是安全的。小于6个月的婴儿应用此类药物则缺乏循证医学证据。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1]

盐酸西替利嗪

盐酸西替利嗪主要以原型通过肾脏清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酌情使用,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对于肝功能患者一般无需减量。

氯雷他定

氯雷他定部分或大部分都通过肝脏代谢,对于肝功能不全、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盐酸非索非那定

非索非那定通过肝脏代谢很少,肝损伤的患者一般不需减量;该药经肾脏充分代谢,肾功能损伤的患者药物*性反应发生的危险性有可能增加,因此剂量的选择需谨慎。

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困倦、嗜睡,因此服药期间不得驾驶车船或从事高空作业。

2、用药期间不宜饮酒,不宜与其他镇静药同用。

3、该类药物会降低皮试过敏测试结果的灵敏度,因此,在接受此类测试前应根据说明书提示时限暂停服药,以免影响皮试结果。

4、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此类药物前应咨询医师或药师。

参考文献:

[1]温禾,姚煦.抗组胺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皮肤科杂志,,49(9):-.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0(6):-.

[3]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儿童过敏和哮喘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33(3).

END

供稿:彭燕玲

审稿、排版:蔡悦萍

欢迎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