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泻下中成药 [复制链接]

1#

便秘的病因:1、饮食不节2、情志失调3、年老体虚4、感受外面邪气侵袭

·泻下中成药的分类·

便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困扰,而单靠使用泻剂,尤其是刺激性泻剂是无法根治的,且长期服用会造成肠道黏膜神经的损害,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导致严重便秘。

而这时,泻下中成药凸显出了它独特的优势

·泻下中成药·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实病证的一类中成药,称为泻下中成药。

·里实证·

谈到里实证,大家都会有所困惑,什么是里实证?

它是指胃肠积滞、实热壅盛、肠燥津亏或肾虚津亏、水饮停聚所产生的证候。

临床常见表现有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腹胀纳果,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小便短赤,舌红苔*;或大便干结难下,兼见口渴咽干、口唇干燥、腹胀满、小便短赤、舌红苔*或少津,或舌淡苔少或蓄水腹胀、四肢浮肿、胸腹胀满、停饮喘急、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淡红或边红、苔白滑或*膩、或气乏力、腰膝酸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面色萎*、舌淡苔腻等

·泻下中成药的分类·

·泻下中成药的分类·

因里实证有寒热之分,体质有虚实之别,故

本类成药的分类及适应证:

1、寒下——热结证(即里热积滞实证)

2、润下——燥结证(即肠燥津亏之便秘证)

3、峻下——水结证(即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

4、通腑降浊——脾肾衰败,湿淤浊邪内阻

·九制大*丸

大*

泻下导滞(范围不局限于便秘)

胃肠积滞所致的食积、便秘

食积是指食物堆积在中焦(上腹部分),胃肠中无法排出。

大*苦寒,功能泻热通便,*酒蒸制后,药力缓和,不伤正气。它作为丸剂且经过了九蒸九晒,力量缓和,药效不会过猛

孕妇禁用,久病体弱者慎用

·麻仁丸·

火麻仁g、白芍g、枳实(炒)g、大*g、厚朴g、苦杏仁g

润肠通便

肠热津亏(肠道里的热邪耗伤了津液所致水少了)所致便秘

·十枣丸·

属于峻下类中成药,药效猛,泻下作用比大*还迅速容易伤及正气为不得已而用之

甘遂g大戟g芫花g大枣g】

方中以甘遂善行经隧水湿,大戟善泻脏腑之水湿,芫花善消胸肋痰饮,三药峻烈,各有专功,合用之,功逐水饮之功甚著,为方中君药。佐以大枣益脾护胃,以防逐水伤脾,制三药之*性,并缓峻烈之势,以达攻逐不伤正之功。全方善治水饮积滞,腹水肿胀,胁下疼痛,喘逆气急。

攻逐水饮。

水饮内停之水肿、悬饮。

1.水肿症见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

2.悬饮症见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7mg。

孕妇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

使用注意

1.里未成实者,不宜用泻下中成药。

2.里已成实,但表邪未解者,亦不宜单独应用泻下中成药。此时,宜采用“先解表,后治里”或表里双解之法。3.泻下中成药除润下中成药较为和缓外,其余均属峻烈之药,因此,年老体弱、孕妇、产妇均应慎用或禁用。

.4.泻下中成药大都易伤胃气,应用时宜“见效”即止且胃寒者不宜使用。

The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