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酒驾害人害己,但其实药驾也同样危机四伏。
“药驾”危害堪比酒驾
中外研究数据表明:药驾危害不逊酒驾严重可能致命。
所谓“药驾”,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先驱快递报》年10月的报道指,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对比,服药后驾驶和酒后驾驶都属危险行为,严重情况可能致命,不仅是公共健康问题,也危及公共安全。
美国卫生部药物滥用及心理卫生服务管理局回顾多项研究结果发现,发生交通事故的驾车者中,25%药物测试呈阳性,18%的车祸死者服用过药物。
由于药物作用的复杂性,它们可能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血糖、血压等,造成驾驶员认知和运动功能的降低,也可能直接降低驾驶员的协调性、判断力、感知力、反应速度等。
目前法规并没有“药驾”的明确界定,针对“药驾”的相关法规也属空白,然而“药驾”的案例却在逐年增加,如在高速上因吃了重感冒药物的司机神情恍惚地“曲线”危险行驶的案例,还有因连续服药而出现迷糊状态,驾车时与别车相撞造成重伤的案例等等。
其实,很多车主都有“药驾”的经历,只是有些造成了严重的行车后果,有些症状轻微,没能引起重视。
药物潜在安全隐患,在用后可能出现的嗜睡、昏迷、眩晕、幻觉、视物模糊、辨色困难、多尿、平衡力下降等,都会影响人的反应能力。
特别对驾车、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的人来说,可能导致反应迟缓和判断失误,一念之差将酿成大祸。
6类药吃后别开车
1、抗组胺药:扑尔敏、赛赓啶、本海拉脱、安其敏等。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常常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2、抗抑郁、焦虑类药:丙咪嗪、多虑平等。这些药物吃完后也会导致人昏昏欲睡、乏力。
3、镇静催眠类药:安定、硝基安宁、本巴比妥等。这类药物可对人产生镇静、催眠和抗惊厥的效果。
4、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等。这类药物服用后,有些人会出现听力减退,大量出汗甚至虚脱。
5、抗高血压药:利血平、可安定、优降宁等。这类药物服用后有时会伴有头痛、眩晕和嗜睡等。
6、抗心绞痛类药:心得安、心痛定、消心痛等。这些药物会扩张血管从而导致头痛,使人难以集中精神。
想要安全驾驶,不如培养一个好的服药习惯
╚吃药之前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医院取药还是药店买药,很少能听到药师的指导和建议,包括不良反应、服用禁忌等。
“药驾”危险堪比酒驾,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仔细阅读说明书,不要超剂量用药,在说明书中提到‘头晕’‘嗜睡’‘眩晕’‘注意力不集中’‘视力模糊’‘定向力障碍’‘幻觉’等词语的,应尽量避免开车;如明确标明‘在服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的’,应禁止驾驶,或者换用其他药物。”
╚提醒医生╗
看病时,主动表明职业身份:“我是司机”,“我开车上下班”或者“我是高空作业者”等与司机职业警惕性类似者,说明以后,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更换药品,或者特殊交代一些注意事项。
╚不可超剂量用药╗
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或者医生药师建议的剂量服用药物。千万不要以为吃的越多,病越好的快!哪路神仙告诉您的神操作……
总之,开车前用药,患者应严格按医嘱,千万别自己加大药量;开车时,多注意自己身体状况,如果感到不舒服,马上停车休息。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对药品“驾驶等级”作出明确规定。眼下,首要任务是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防范“药驾”。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也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用药中多个心眼,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