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庆小提醒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 [复制链接]

1#

国庆小长假来了,大家是不是已经准备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开启与朋友欢愉的小聚时光了?但问题来了,哪场聚会能离开喝酒呢?身体不适需要吃药的朋友,能喝酒吗?

严格意义上讲,只要是吃了药,就不再适宜饮酒了,但经常有人不当回事。其实,有几大类药物对酒精的反应是特别致命的,服用了这几类药物再饮酒的话,就会引发一系列医学上称为双硫仑反应的极度不适,进而危及生命。

今天,我们就给酒友们普及一下服用哪几款药物绝对不能喝酒,国庆假期,千万记住了。

什么叫双硫仑反应?吃药后喝酒引起的反应称之为双硫仑反应。双硫仑本身是一种戒酒药物,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SHUANGLIUILUNDIYILEI第一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头孢类+酒=说走就走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呋喃唑酮片、氯霉素、呋喃妥因、甲硝唑等。

在吃过头孢类的药物,或是打了头孢类的消炎针之后,再喝酒,就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它又称为戒酒硫样反应,主要是因为口服头孢类药物后食用酒精,导致体内乙醛积蓄产生的中*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紫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呈正比。饮用白酒较啤酒、含酒精饮料等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有可能严重到造成呼吸抑制、心力衰竭乃至死亡。

那么,饮酒和吃药,到底间隔多久才是安全的呢?

一项调查分析显示:饮酒后5天之内的人,吃头孢类抗生素都可能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喝酒6天以后,再服药,是安全的。

DIERLEI第二类感冒类药物感冒药+酒=肝衰竭

季节交替,不少的人会出现感冒的情况,很多人在感冒之后都会吃感冒药。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而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转化时,就会产生有*的代谢物。

喝酒时,酒精会消耗大量谷胱甘肽。那么,在我们喝酒的时候,谷胱甘肽被消耗掉,乙酰氨基酚产生的代谢物由于缺少谷胱甘肽,会增加肝脏在处理代谢物时的压力,从而增加肝脏衰竭的风险。

DISANLEI第三类镇静催眠类药物安眠药+酒=致命组合

如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片、氯氮卓片这些大脑抑制剂,在乙醇的作用下,会被人体加速吸收,同时还会减慢其代谢速度,使药物成分在血液中的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高。

饮酒后,酒精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加上这些大脑抑制剂,使中枢神经系统正常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可使患者出现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等。

据说,喜剧大师卓别林就死于酒后服用安眠药。

安眠药(艾司唑仑或唑吡坦)如果与酒精合用会造成危险后果,因为酒精会加重安眠药的镇静效果,对大脑活动有抑制作用,会引起严重的困倦和眩晕。如果服用者在活动状态下,还会增加跌倒、受伤和出车祸的风险。

服用安眠药的同时大量饮酒,会让血压降低到极低的水平,并导致呼吸困难。

DISILEI第四类解热镇痛剂类止痛药+酒=消化道出血

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这类药本身对胃黏膜有刺激和损伤作用,而酒精也伤胃,两者双管齐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胃出血等。

DIWULEI第五类O利血平、抗癌剂、“异烟肼”(抗结核药)等药物降压药+酒=低血压休克

酒有很多种,如果服此类药后喝的是葡萄酒,则容易出事。

服用降压药的朋友,包括利血平、卡托普利、硝苯地平这些降压药,如果饮酒,可能引起血管舒张,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危及生命。皆因葡萄酒含有的酪胺,若大量积蓄,会对人体造成重大伤害,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甚至脑溢血。正常饮用时,其中的酪胺可被人体自然破坏,但若服下此类药后,人体却无法成功破坏酪胺,难免就容易出事了,后果还相当严重。DILIULEI第六类降糖药降糖药+酒=低血糖休克

糖尿病人也要格外注意了,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期间,空腹饮酒的话,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

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而如果患者刚服完降糖药,血糖已降到标准值,这时酒精使胰岛素增加分泌,势必会引起低血糖。尤其在服用格列苯脲或注射胰岛素后饮酒,出现低血糖的几率更高。

另外,像二甲双胍这类降糖药,如果与酒精混用可能会出现一种罕见但非常严重的副作用——它会增加乳酸性酸中*的风险,即乳酸在血液中堆积起来,导致恶心、无力等症状。

再者,长期喝酒在引起肝损害的同时,还会增加酮症发生的概率。因为酒精会对抗身体的胰岛素,抑制肝脏的糖代谢。所以如果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有可能会诱发酮症。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表现为心慌、出汗、疲乏无力,甚至烦躁、意识混乱、多语。这些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这导致了即使出现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患者往往浑然不觉,最终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引起死亡。

DIQILEI第七类抗抑郁药抗抑郁药+酒=加重病情、血压上升

抗抑郁药和饮酒都会延缓中枢神经系统的运行节奏,影响到大脑的功能和思维能力,削弱警觉性。两者结合在一起会让人感到困倦,降低人们的判断能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时间,甚至还会导致抑郁症的症状恶化。

对于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抑郁症患者来说,酒精还会与这类药物发生交互作用,使得血压上升,有一定危险性,因此医生会建议这类患者完全避免饮酒。

而对于服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比如舍曲林、盐酸氟西汀和帕罗西汀)的抑郁症患者来说,虽然还没有充足证据证明药品会与酒精发生不利反应,但由于酒精会使患者头晕、嗜睡和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还是建议最好不要饮酒。

DIBALEI第八类治疗关节炎类药物治疗关节炎类药物+酒=胃溃疡、肝损伤

如塞来昔布、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上述药物与酒精混合服用时会引起溃疡、胃出血、肝损伤等副作用。服用塞来昔布,就不能喝酒,特别是药物已经引起更高的心血管副作用的风险,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而酒精会增加这种风险。

DIJIULEI第九类抗癫痫药物抗癫痫+酒=导致癫痫发作、难以控制

饮酒可降低抗癫痫药物的疗效,这是由于乙醇可激活药物代谢酶,加速药物的代谢,使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降低。服抗癫痫药时饮酒会诱发癫痫发作,如服用苯妥英钠的癫痫病

人嗜酒,常导致癫痫发作难以控制。

DISHILEI第十类抗过敏类药物抗过敏药+酒=嗜睡昏迷

如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那定、苯海拉明、溴非尼拉明、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如扑尔敏)、赛更啶等。这些药物与酒同服时可导致嗜睡、眩晕、精神恍惚、昏迷,还可能出现血压降低,尤其是老年人应该引起重视。因此,服用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期间应忌酒,否则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此外,止咳药右美沙芬虽有镇静作用,但与酒同服时可造成幻觉和异常行为。

DISHIYILEI第十一类胃药类药物肠胃炎药+酒=更易醉酒

当人体摄入酒精之后,一时半会是难以分解代谢的,而且对胃部损伤很大,只有根据自己的具体病情,选用正确的药物,按时按量服用,才能起到缓解疼痛,改善肠胃的作用。

我们并不建议服用胃药的人喝酒,酒精对胃部刺激大,经常会造成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的现象,加重胃部的病情,患有胃病的人要快点恢复健康,除了要积极接受治疗以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不要抽烟喝酒。

DISHIERLEI第十二类抗心绞痛类药物抗心绞痛药+酒=头痛、休克

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服用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剧降甚至休克。

SHISANLEI第十三类利尿类药物利尿药+酒=血压过低、头晕

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等,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一旦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引起血压过低和头晕反应,甚至发生直立性虚脱。

SHISILEI第十四类止血药和抗凝血炎类药物止血药和抗凝血药+酒=药效降低

酒精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物,使止血药作用大大减弱。酒精可影响香豆素等抗凝血药对肝脏酶类的竞争,从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品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另外,

还有一些中成药制剂也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如十滴水、藿香正气口服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感冒止咳糖浆等酊剂;此外,一些外用消*皮肤制剂和外用擦浴降温药物也含有酒精。

同时,还要注意含酒精的食品,如酒心巧克力、调味汁等。在服用上述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时,也应尽量避免与这些含酒精的东西合用。

有些药物本身也含有酒精,药与药之间有时也会相伤,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阿奇霉素注射液、硼酸滴耳液等一些药物,它的辅料本身也含有一定量的乙醇,这些“陷阱”也可能成为双硫仑样反应的“肇事者”。

温馨提示:生活是美好的,我们享受幸福时光时,也要保重身体的健康!

中酿品致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