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词夏有三伏,胸有诗书,你若心静,清风自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4117.html
三伏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节气逐渐淡忘,很多人不知道三伏是什么,只知道夏天很热,只想呆在空调房里吃西瓜。

《书仪》“六月三庚伏日。昔贾谊在湘南,六月三庚日,有服鸟来时,以南方*恶,以助太阳销铄万物,因损人,故避之。”广东《始兴县志》有“三伏至,日在角,最炎热,谓秋老鼠”。同治《浏阳县志》杂志卷,风俗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人们都知道“热在三伏”要避暑,却不知道怎样算三伏,特别是初伏(起伏)。

颜师古曰:“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立秋之后,以金代火,金畏于火,故至庚日必伏。庚,金也,谓金气伏藏之日也”。而按照《阴阳书》的说法,“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也就是说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比如今年的夏至日是农历五月初一日(乙未日),按古代干支纪日法,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正好十天轮一圈,五月初六日(庚子日)是夏至后第一个庚日,然后过十天的五月十六日(庚戌日)是第二个庚日,再过十天即今天五月二十六日(庚申日)是第三个庚日。

早在唐代,古人们就把三伏当作节日来过。《梦华录》:“唐时,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并无时节,故于伏日往来风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新荷苞鲊,曲水流杯,笙歌通夕而罢。”古人医学虽然不发达,但是酷暑时节很注重养生和养心。“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也有人理解为趴着别动。其实不是真让你就不动了。夏季宜养心,凡事不可太急躁,以免伤了心气,火从心生。三伏酷热、燥湿,阳气本就旺盛,气血运行快,此时心静,有利于调节气血,从而保持身体功能的平衡。古人说心静自然凉,还是很有道理的。

三伏品诗

《西江月·隆暑正当三伏》宋.无名氏

隆暑正当三伏,明朝又是双旬。

崧高孕秀降生申。再捧瑶觞称庆。

督府赞猷英俊,难淹大展经纶。

倚需召入秉洪钧。上佐万年明圣。

《次韵其二》元.王冕

野人住处无车马,门外蓬蒿抵树高。

石脚云生三伏雨,屋头松撼五更涛。

田园入画真堪笑,薪水供厨只自劳。

匣底豪曹苔欲满,夜来忽作老龙号。

《水调歌头·落景下青嶂》宋张元干

落景下青嶂,高浪卷沧洲。

平生颇惯,江海掀舞木兰舟。

百二山河空壮。底事中原尘涨。

丧乱几时休。泽畔行吟处,天地一沙鸥。

想元龙,犹高卧,百尺楼。临风酹酒,堪笑谈话觅封侯。

老去英雄不见。惟与渔樵为伴。回首得无忧。

莫道三伏热,便是五湖秋。

《水调歌头追和》宋张元干

举手钓鳌客,削迹种瓜侯。

重来吴会三伏,行见五湖秋。

耳畔风波摇荡,身外功名飘忽,何路射旄头。

孤负男儿志,怅望故园愁。梦中原,挥老泪,遍南州。

元龙湖海豪气,百尺卧高楼。

短发霜黏两鬓,清夜盆倾一雨,喜听瓦鸣沟。

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释绍昙

三伏走人间,炎范汗如雨。

非无休歇时,亦无栖泊处。

拄杖子,脊梁生铁铸,

浩浩尘中能辨主。归来息影翠微深,

抹月披云,截断千差路。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释慧远

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领血。

凭君子细看,我亦难分雪。

耕者耕未已,种者种不歇。

目望九霄云,谁顾三伏热。

秋收正其时,全在要精洁。

升合等平分,彼我言词绝。

暗室不可欺,吃水也防噎。

上人饱法味,道眼能昭彻。

归来满钵香,坐断水云舌。

金毛恣翻踯,异兽潜深穴。

栗棘金刚圈,略不通水泄。

百草头边著眼看,七星用处当风截。

《水调歌头·人爱新来景》宋]陈亮

人爱新来景,龙认旧时湫。

不论三伏,小住便觉凛生秋。

我自醉眠其上,任是水流其下,湍激若为收。

世事如斯去,不去为谁留。

本无心,随所寓,触虚舟。

东山始末,且向灵洞与沈浮。

料得神仙窟穴,争似提封万里,大小几琉球。

但有君才具,何用问时流。《扇子诗》宋李石

六月三伏猛火燃,卧龙无雨口生烟。

蜩蝉何事得美荫,聒聒不上高树颠。

《临江仙·人在空江烟浪里》宋]刘学箕

人在空江烟浪里,叶舟轻似浮沤。

此心无怨也无忧。汉江迷望眼,衮衮直东流。

两岸荻芦青不断,四山冈岭绸缪。

晚风吹袂冷飕飕。谁知三伏暑,全似菊花秋。

《北窗》宋陆游

北窗无俗物,三伏有余凉。

玉麈消长日,风漪可一床。

盏分新作茗,炉拨欲残香。

却岸纱巾去,翛然野水傍。

《秋怀》宋陆游

园丁傍架摘*瓜,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

《露坐》宋陆游

落月无留照,残河亦已倾。

墬枝双鹊袅,黏草一萤明。

暑令忘三伏,凉飕逼五更。

为怜荷泻露,故起绕池行。

《急雨》宋陆游

蜗庐四壁仅容身,赫赫炎曦不贷人。

正喜风清三伏暑,已看雨压九衢尘。

寒泉不减中味,贡茗初尝正焙新。

安得凌空双健羽,径随猿鹤上嶙峋?

《同元锡题琅琊寺》唐韦应物

适从郡邑喧,又兹三伏热。

山中清景多,石罅寒泉洁。

花香天界事,松竹人间别。

殿分岚岭明,磴临悬壑绝。

昏旭穷陟降,幽显尽披阅。

嶔骇风雨区,寒知龙蛇穴。

情虚澹泊生,境寂尘妄灭。

经世岂非道,无为厌车辙。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环波亭》宋苏辙

南山迤逦入南塘,北渚岧峣枕北墙。

过尽绿荷桥断处,忽逢朱槛水中央。

凫鹥聚散湖光净,鱼鳖噶瓦影凉。

清境不知三伏热,病身唯要一藤床。

《又作此奉卫王》唐杜甫

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

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授简焉能赋,愧似相如为大夫。

《凌云台》宋李中立

山围平野四回环,天迥台高眼界宽。

云漏残阳明远岫,涛翻急雨涨前滩。

一川胜趣四时好,千里雄风三伏寒。

谁见凌云清绝处,夜凉空翠湿阑干。

“烈日炎炎初伏天,汗流浃背受熬煎。微风不解蝉声燥,人间溽苦才开篇。虽然不是某某节,却在人心一线牵。”炎炎夏日,人们需要的不多,只一缕清风就足以拂去整日的愁烦,人活一辈子,忙忙碌碌,寻寻觅觅,也不过为了开心二字,让心跟着时令走,安于当下,立见清明,清爽一夏,从心出发,才能把日子过成诗和画!

三伏防暑

防暑常识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

,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的病

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

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

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

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

人头晕目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