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剂类药中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失眠伴抑郁焦虑,如何用药 [复制链接]

1#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出名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一、正常睡眠周期:2个时相,5个阶段,每个周期90~分钟,每晚4-6个周期

脑电图:慢波(0~1Hz)、δ(1~4Hz)、θ(4~7Hz)、α(7~11Hz)、σ(11~14Hz)、β1(14~20Hz)、β2(20~35Hz)、γ(35~60Hz)

(一)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75%~80%

1期睡眠(S1入睡期):α波减少,θ波增加,占总睡眠时间约5%

处于半睡半醒之间;眼球活动缓慢,肌肉活动放缓,易被唤醒

2期睡眠(S2浅睡期):θ波占优势,可交替出现纺锤波和k综合波,占总睡眠时间约50%

大脑活动减慢;呼吸均匀;眼动停止

3、4期睡眠(S3中度睡眠期、S4深度睡眠期;统称深睡期):主要是δ波,占总睡眠时间约25%

对恢复体力起重要作用;肌肉活动消失;很难唤醒

(二)快动眼动睡眠(REM):快波睡眠;脑电波呈现低电压快波;占总睡眠时间20%~25%

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往往有鲜明的梦境;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心率加快;肢体肌肉彻底松弛;眼球向各方向快速跳动

二、失眠相关药物?、药物缩写

SSRIs(selectiveserotoninreuptakeinhibitor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NRIs(selectiveserotoninandnorepinephrinereuptakeinhibitors):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如文拉法辛、度洛西汀

NaSS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如米氮平

SARIs:5-羟色胺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如曲唑酮

NDRIs:NE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苯丙胺(安非他命)、哌甲酯(利他林)、安非他酮

TCAs(tricyclicantidepressants):三环类抗抑郁剂

BZDs(benzodiazapine):苯二氮?类药物

三、失眠伴抑郁

(一)药物

1、镇静催眠药

(1)BZDs:艾司唑仑、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劳拉西泮

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中短效BZDs可引起反跳性失眠。持续使用BZDs停药时可出现戒断症状。早期(开始治疗4周以内)与抗抑郁药联用有益处(特别对有焦虑症状),长期联用没有更大疗效,增加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日间困倦、头昏、口干、食欲不振、便秘、谵妄、认知功能减退、遗忘、肌张力减退、跌倒、潜在依赖性、次日残留的镇静作用等。老年患者尤须注意肌松作用、跌倒风险。

禁用:妊娠或哺乳期、肝肾功能损害、重症肌无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度通气功能缺损。

(2)非苯二氮?类药物(non-BZDs):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

半衰期短,次日残余效应低,不产生日间困倦,药物依赖风险低,治疗失眠安全、有效,但突然停药可能发生一过性失眠反弹。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尔通(褪黑素受体MT1、MT2激动剂)、阿戈美拉汀(褪黑素受体激动剂+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改善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

2、抗抑郁药

(1)SSRIs(帕罗西汀、舍曲林、氟西汀、西酞普兰)、SNRIs(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使用初期会降低睡眠效率、缩短REM睡眠时间、延长REM睡眠潜伏期,增加觉醒,损害睡眠连续性等,建议早晨服用,避免晚上服药影响睡眠。

SSRIs(氟伏沙明):能改善睡眠,推荐晚上使用。

(2)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作为另一种抗抑郁药的辅助或增效治疗时,剂量宜小。

NaSSA(米氮平):可显著减少睡眠片段化,提高睡眠效率和主观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潜伏期,对抑郁患者的早醒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SARIs(曲唑酮):可显著减少夜间觉醒次数、缩短入睡潜伏期、增加夜间睡眠时间,并增加慢波睡眠、调节睡眠结构。还可修复SSRIs导致的睡眠紊乱,可单独使用或作为SSRIs的辅助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疲乏等,老年人应注意防跌倒。

三环类抗抑郁药(不作为首选):可显著减少觉醒次数、缩短入睡潜伏期、增加总睡眠时间,且没有明显的后遗效应,可用于以睡眠维持障碍、早醒为主的睡眠障碍的治疗。但其有抗胆碱能等不良反应,且容易诱发癫痫、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等。

(二)方案

1、首选①SSRIs;②SNRIs;③小剂量米氮平+SSRIs/SNRIs

2、必要时+镇静安眠药:首选①non-BZDs(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扎来普隆);②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曲唑酮、米氮平)

3、失眠改善后镇静安眠药(non-BZDs、BZDs)应逐渐减量至停药;以SSRIs、SNRIs或米氮平维持治疗。

4、镇静安眠药:最低有效剂量,“按需”给药、短期用药,停药时宜缓慢逐步减量至完全停药。

四、失眠伴焦虑

(一)药物

1、BZDs(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地西泮):对失眠伴焦虑患者疗效较好,可减少夜间觉醒频率,但可显著减少慢波睡眠,导致睡后恢复感下降。

2、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抑郁药:如SARIs(曲唑酮)适用于失眠共病的焦虑患者,也可作为焦虑患者改善睡眠的辅助用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延长患者的睡眠时间。

(二)方案

1、以失眠为主者:选用BZDs类药物。

2、以焦虑症状突出者:选用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或抑郁药物。

3、失眠与焦虑共病者:联合使用BZDs类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抗焦虑或抑郁药物(如坦度螺酮、文拉法辛)。

姓名:陈东平

性别:男

学历:博士

科室:神经内科

职称:副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介入、头晕、头痛、记忆障碍、失眠、焦虑、抑郁、癫痫、神经内科疑难杂病

门诊时间、地点:

星期三上午、下午→医院门诊楼(1号楼)6层神经内科2诊室

其它时间→医院神经内科病房(6号楼8层或5号楼9层)

个人简历:

年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博士毕业。~医院神经内科高级研修班学习;医院进修神经介入;年参加第十届澳大利亚-中国临床神经科医师培训项目(ACTION)。现任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脑血管病防治分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经病学分会理事、福建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省级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内科医教研工作。熟悉神经内科各种疾病的诊疗及危重症抢救,能解决较疑难及复杂病症。对脑中风、头痛、头晕、记忆减退、焦虑、抑郁、失眠、癫痫等有较深入研究。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如动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动脉支架置入。曾参与或主持国家、省、市多项课题研究,现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7篇。创建个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