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走高
长春的大街小巷开始飘起了柳絮
一出门
就被漫天飞舞的柳絮团团包围
柳絮本身无毒,但是由于质地轻,常随风或起或落或飘,当杨柳絮飘舞,就会带起地上的脏物、灰尘,从而影响空气质量。如飞絮可能遮挡行人、车辆出行视线从而影响交通安全,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致使开锅熄火。如果飞进食品加工企业的厂房,还会威胁食品生产安全。
对易过敏人群的“害处”就更不用提了,柳絮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现在,许多人在口罩的基础上还加上了眼镜,“全副武装”躲避这些白色小“雪花”。飞舞的杨絮、柳絮、梧桐絮一不留神就可能飞到脸上、飞进眼睛里,让人不堪其扰。
如何预防过敏?
杨絮和柳絮引起的过敏主要发生在上呼吸道和皮肤过敏。皮肤过敏是皮肤在接触杨絮、柳絮后,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红斑甚至水肿等现象。而上呼吸道过敏是由鼻腔吸入飞絮,引起鼻痒、流涕、咳嗽等一系列类似感冒的症状。此外,还会出现皮肤瘙痒、眼睛红肿、奇痒等过敏反应,甚至呼吸道出现水肿、充血,引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需要提醒的是,老人、孩子和本身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往往对杨絮的反应特别强烈,需特别严加防范。那如何具体预防过敏呢?
1.少出门
敏感人群最好脱离过敏原,白天尽可能待在室内。飞絮会持续半个月到一个月,一般中午最多,敏感人群尽量避开这个时间段外出,即便要做户外活动,也要在杨柳絮比较少的时候,比如早晨、夜晚,降雨后会大幅度缓解。室内通风要关好纱窗,注意室内卫生,湿式清扫,必要时开启空气净化器。
2.防止入鼻
飞絮细小,被吸入鼻腔后,鼻塞、鼻涩、流鼻涕、打喷嚏接踵而来,严重的甚至引发呼吸困难、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此,敏感人群要像防霾一样防絮,口罩使用时应遵照其使用说明佩戴,佩戴时必须完全罩住鼻、口及下巴,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密闭性越好防护效果越佳。
3.防止入眼
飞絮入眼,很难清除,会导致敏感人群眼睛红肿、流泪,上面携带的大量灰尘和细菌也会入眼引发炎症。
外出时一定要佩戴纱巾,护目镜、眼镜等,尤其是骑行外出的人,增加了飞絮迎面入眼的机会,一定要做好眼睛的防护。
4.“包裹”自己
皮肤易过敏的人群,尽量避免皮肤接触飞絮,否则皮肤瘙痒难忍,甚至红肿发炎。外出要“包裹”自己,戴帽子,穿长衣长裤,尽量避免皮肤与飞絮直接接触。当皮肤出现过敏症状时千万不要抓挠,轻轻拍打、冷敷、涂止痒药可减轻症状。
5.温水清洗
有过敏性鼻炎或者对花粉、杨柳絮敏感的人,每天最好清洗鼻腔2-3次。皮肤沾上杨柳絮后,也要及时清除,最好用温水清洗,有助预防过敏或减轻过敏症状。
过敏性鼻炎如何治疗?
过敏性鼻炎的对症治疗药物可分为6类,包括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等。这些药物的给药途径有口服、滴鼻和鼻腔喷雾等几种。因为药物品种较多,如何选择及正确使用?
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以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物为首选,而减充血剂、抗胆碱药和肥大细胞膜稳定剂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多为辅助用药,用于改善某些症状。
1
鼻内糖皮质激素
鼻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特别是对长期暴露于过敏源而引发的延期反应和慢性炎症有效。鼻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最快也要3小时左右,推荐疗程最少两周。
2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已有60多年的历史,也是一线药物。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相对无镇静作用,目前使用比较广泛。氯雷他定对喷嚏、鼻痒和流清涕有效,而对鼻塞效果不明显。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代表药物非索非那定等)对过敏性鼻炎有较满意的疗效。
3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一线用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孟鲁司特)是一种新型的抗炎药物,属非激素类抗炎药物,主要能缓解患者的鼻堵症状,且治疗毒副作用小。有研究表明,联用盂鲁司特及氯雷他定可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上述药物。
4
减充血剂
二线用药,鼻用减充血剂起效迅速,常用的包括麻黄素、羟甲唑啉和塞洛唑林等。
如果使用频率过高或疗程过长,可使鼻黏膜损伤导致药物性鼻炎,在使用时应注意:
1.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患者慎用。
2.孕妇及儿童慎用,2岁内患儿禁用。
3.运动员慎用。
4.应严格按照药物推荐剂量及疗程使用,不得随意增加使用次数及延长使用天数。
5.如无医生指导,连续应用最长不超过7天。
5
抗胆碱药
二线用药,鼻用抗胆碱药很少全身吸收,无明显全身性抗胆碱能作用,但对患有青光眼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应慎用。长期使用未见反跳作用、粘膜损伤等不良反应。
6
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二线用药,偶有胃肠道症状。
在柳絮纷飞的季节,小编还提醒请大家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柳絮饱含有大量油脂,遇到明火会引起烘燃,且蔓延速度极快。
根据实验数据显示,柳絮遇到明火,可以在2秒内迅速燃烧。柳絮属于易燃物质,加上一些小孩防火意识淡薄,大人乱扔烟蒂现象严重,柳絮极易被引燃成为火灾导火索。